根據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對1歲寶寶而言,每天待在螢幕前2個多小時,包括看電視、影片與手機等數位設備,接下來幾年出現發展遲緩的機率將升高。
「華盛頓郵報」報導,這份根據7097名孩童資料所做的研究發現,幼兒待在螢幕前的時間增加,出現發展遲緩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主要是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
舉例來說,與每天待在螢幕前不到1小時的同齡幼兒相比,1歲時每天待在螢幕前長達2個小時的幼兒,到了2歲時有61%的機率更可能出現溝通能力發展遲緩現象,而每天待在螢幕前4個小時以上的幼童,風險更是增加近5倍。
與幼童螢幕時間有關的發展遲緩問題,也出現在個人與社交技巧發展,以及動作技巧(手臂、身體、腿部、手部與手指運動)上。
關於孩童待在螢幕前的時間問題,兒童健康專家一般採取「時間越少越好」的立場,鼓勵進行肢體活動與親自面對面互動。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指導方針指出,不建議幼兒「久坐不動看著螢幕」,像是看電視或影片等,應將2歲幼兒的螢幕時間限制在每天不超過1小時。
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JAMA Pediatrics)中指出,研究報告援引的數據沒有區分教育性質與其他類型的螢幕時間。
他們寫道:「由於在當今充斥電子設備的世界中,一般而言很難限制螢幕時間,因此在利用教育層面的優勢時,辨識並限制與發展遲緩有關的螢幕時間,可能會有所助益。」(譯者:張曉雯/核稿:李佩珊)1120906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