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受惠於美國公債殖利率急跌,以及與谷歌(Google)擴大AI應用合作的最新發展,輝達(Nvidia)周二股價收漲4.16%,報487.84美元,再度改寫歷史收盤新高,市值首次達到1.2兆美元。輝達今年來股價上漲逾兩倍,且隨著AI需求方興未艾,被喻為「AI晶片王」的輝達聲勢如日中天、「錢」景似乎大有可為,但《巴隆周刊》(Barron's)提出「三大理由」警告投資人留意輝達股價或許已經見頂,至少就目前而言。
首先是AI產業競爭加劇。免費的AI工具增加,以及AI服務的新創公司崛起可能帶動相關服務收費下滑,客戶為輝達昂貴的晶片買單的意願可能降低。
報導指出,目前ChatGPT等生成式AI服務的「月費」約為20美元,但分析師預期未來可能跌至「年費」約20美元。《巴倫周刊》專欄作家Tae Kim此前曾表示,輝達最先進的AI晶片「H100」成本約為3320美元,但賣出價格高達2.5萬~3萬美元,利潤達到相當驚人的1000%。
中國市場也是輝達面臨的風險之一,中國經濟低迷不振可能帶來短期風險,而美中緊張局勢升高則可能帶來長期風險。
美國政府禁止輝達將最先進的GPU賣給中國公司,因此輝達轉而在中國銷售性能降低的版本A100。
輝達上周在財報發布後的法說會上坦承美國可能對晶片出口中國祭出更加嚴格的管制。財務長克雷斯(Colette Kress)表示,就短期來看,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晶片出口規定並不會對輝達的財務造成重大損失,「因為我們的產品在全球的需求都非常強勁」,但長遠來看,這將導致美國半導體產業永久失去在這個全球最大市場之一參與競爭與取得領先的機會。
中國疫後經濟一蹶不振、需求乏力,可能促使百度、字節跳動、騰訊和阿里巴巴等輝達的中國大客戶轉向當地供應商。科大訊飛創辦人兼董事長劉慶峰日前公開表示,現在華為的GPU效能已經追上輝達A100。
競爭持續升高以及與客戶「亦友亦敵」,是輝達面臨的第三大風險。超微(AMD)今年將推出MI300 GPU,可能在輝達晶片供應受限之際搶攻市占。谷歌母公司Alphabet雖然持續深化與輝達在AI應用方面的合作,但也自行開發Tensor處理器(TPU)。亞馬遜也有自家的系統晶片,或可取代輝達的GPU。輝達目前在AI GPU市場的版圖高達9成,但無法保證能永遠守住領先優勢。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