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灣再生能源題材已吸引國內外機構投資人青睞,由寬量國際(QIC)於8月30日至9月1日舉辦的「2023台灣再生能源日(2023 Taiwan Renewable Energy Day)」,共有來自9個國家(地區)的83家機構與101位投資人參加,總管理資產(AUM)高達1兆2,936億美元,其中外資與內資分別為1兆182億與2,754億美元。
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指出,「2023台灣再生能源日」的目的是要連結台灣光電、風電、重電、充電、儲能等5大綠能領域的上市櫃與掛牌前(pre-IPO)公司、全球國際機構投資人、外資再生能源開發商,讓三方進行深度交流,讓國際機構投資人能在這5大領域,發掘出具備高成長性與投資價值的潛力股。
「2023台灣再生能源日」總共邀請12家企業與會,分別為:光電開發的領頭羊泓德能源-創(6873)、寶晶能源、雲豹能源-創(6869)與中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太陽能電池廠太極能源與旗下即將興櫃的碳化矽(SiC)小金雞盛新材料,參與風電開發的中鼎集團,儲能則有錸德集團旗下的小金雞來穎科技,儲能領導品牌與服務商盛達與盛齊綠能,不斷電系統大廠旭隼(6409),充電領域為光寶、Gogoro與高速成長的新創USPACE。
寬量國際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指出,除了協助10家上市企業市值增長外,「2023台灣再生能源日」也同步媒合許多海外創投(VC)、私募股權基金(PE)與台灣5家優質未上市企業產生策略合作機會,包含寶佳集團旗下的寶晶能源、廣運集團與太極能源旗下的盛新材料、盛達旗下的盛齊綠能、錸德集團與錸寶旗下的來穎科技、台哥大領投的知名新創USPACE,前兩者近期有進入資本市場規劃。
谷月涵表示,「2023台灣再生能源日」共吸引來自9個國家(地區)的83家機構與101位投資人參加,總管理資產(AUM)高達1兆2,936億美元,其中外資與內資分別為1兆182億與2,754億美元,其中AUM破兆美元的外資投資人相對踴躍,整體來說,這次報名的外資投資人可分為「股權投資人」與「專案投資人」兩類。
一、股權投資人:因國外許多大型做多基金承諾於淨零碳排的投資金額將加大100%,故經理人除了尋找成熟的歐美再生能源標的外,必須降低投資高度集中風險,開始尋找亞洲中非中國的優質標的,除降低風險,甚至產生更高的報酬率。
二、專案型投資人:多為國外的政府基金、退休基金、私募基金經理人,這類型投資人來亞洲找尋能長期提供固定收益的標的,持有期限能達數十年,完全不同於追求短期正報酬的上市股權投資,有些則是希望尋找台灣在地的合資夥伴,一起永續經營,這樣才符合其政府與退休基金的成立宗旨。
台灣將於2030年前投資9000億元於再生能源與淨零轉型,目標是將再生能源佔總能源比重由2022年的10%提升至2030年的30%,谷月涵將會與芬蘭儲能開發商瓦錫蘭總經理邱垂賓進行線上研討會,其他客座講者則有雲豹能源副總經理譚宇軒與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張嘉予,為外資法人闡述相關投資機會。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