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環境部正式成立,原本預計明年就要開徵的碳費也宣布延後一年至2025年再開徵,這對排碳大戶鋼鐵業來說是好消息,包括中鋼及其他業者都認為給廠商更多時間因應。
目前鋼鐵業者因應歐盟CBAM或美國CCA等新規,多數採取「漸少碳排」方式,但對於未來碳權交易則興趣缺缺,甚至有業者心態是「等政府祭出補助」。
環境部日前宣布碳費將以明年碳盤查為基礎收費,2025年才開徵,企業實際繳交碳費的時程比先前環保署規劃的再延後一年,這也讓部分廠商鬆了一口氣,特別是屬「排碳大戶」的鋼鐵業者;雖然仍有業者指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2026年才開始收費,國內2025年就要收碳費「太早了」,不過多數鋼鐵業者還是認可延後一年開徵的決定。
中鋼指出,該公司包含碳盤查與碳足跡等都已照規劃與步驟在加速進行,無論面對歐盟的CBAM或國內的碳費開徵,都已提早因應布局,不過中鋼也認為晚一年開徵對產業界大有幫助,可消除許多業者的「碳焦慮」。
不過,目前鋼鐵業者面對碳排議題多數仍採「減碳」措施,一位鋼鐵業者直白表示:「主要就是提高成本去做減碳設備,目前暫不考慮購買碳權。」顯示業者對於碳權交易興趣不高,更有專家直接表示部分業者抱持「反正政府會來救」的心態,短時間內要推動碳權交易不容易。不過專家仍呼籲,鋼鐵業必須考慮未來自家產品出口國際可能遇到的難關,建議不論是減碳或碳權交易,都應該及早開始規劃,超前部署不是壞事。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