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塑化產業在大陸疫情後復甦不如預期下,今年上半年表現普遍低迷,現階段已見到不少報價止跌反彈,加上全球塑化產業第二季颳起產能永久關閉、或業者整併的浪潮,更將助力產業築底再起。分析師也看好,隨著下半年塑化報價止跌回穩,加上這波產業重整,看好台聚(1304)、華夏(1305)等個股,也點名可以留意台塑化(6505)、台化(1326)等一貫化業者。
綜觀全球塑化產業,第二季起發現到產能永久關閉、或業者整併的計畫大量出現,主要原因包括下述5大原因,首先,能源轉型趨勢下,已開發國家的煉油廠及配套的塑化產能關閉;第二、烏俄戰爭後,歐洲天然氣來源轉至美國的海運LNG供應,塑化及下游製造業工廠的能源成本大幅墊高;第三、OPEC+持續擴大減產下,歐洲及東北亞的輕油裂解廠相較乙烷裂解廠失去成本競爭力;第四、高通膨環境下,塑化業者對產品需求成長轉趨悲觀;最後,經歷2021年第三季以來的下降循環,邊際業者的工廠稼動及財務狀況皆已大幅化。
分析師認為,在塑化產業產能永久關閉、整併等趨勢下,反而有機會帶動產業重整,進而有助平衡產業供過於求的情勢,並提升產業集中度。
分析師進一步指出,統整全球2022~2025年各主要塑化產品的產能永久關閉計畫,其中,永久關閉比例超過3.5%的產品包括OX、SM、異丙苯、MMA、CPL、PO、TDI,多為芳香烴系列或氯鹼系列產品,反映該類產品需配套煉油廠、或能源成本佔比高、也可能是供過於求情勢較嚴峻。由於今年上半年尚無裂解廠永久關閉計畫,預估在下游配套的衍生物工廠永久關閉,且2023年底期間須洽談2024年年度合約,加上新建的輕質進料裂解廠投產等因素下,預估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期間裂解廠產能有機會釋出。
第二季東亞裂解廠歲修潮過後,7月起LG Chem(韓)Yeosu#2裂解廠轉而閒置產能,並公開尋求收購或合資夥伴,加上其他裂解廠亦增加歲修規劃,推動第三季和第四東亞乙烯產能損失,支撐烯烴現貨價落底上漲,並推動塑膠加工業者回補烯烴衍生物補庫存,尤其是供需結構最佳的EVA及PVC,價格皆已止跌翻漲。
相關個股來說,分析師點名,EVA、PVC價格上漲將帶動台聚(1304)、華夏(1305)等業者獲利展望,另外,台塑化(6505)、台化(1326)等一貫化業者的產業重整的過程中,也可以持續關注。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