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鄧白氏17日發布2023年第三季的「台灣企業樂觀指數」(BOI)調查報告,該指數顯示,自今年第二季以來,該指數已連二個季度成長,其中台灣企業的營業收入、新增訂單數量和稅後淨利的樂觀程度更創下三個季度新高且服務業比製造業更樂觀!

「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主要係依據製造業和服務業受訪者對六個關鍵參數的樂觀程度,即營業收入、稅後淨利、銷售價格、新增訂單數量、備貨水準和雇用人數。綜合企業樂觀指數是透過不含備貨水準的五項參數分配統計權重計算而來。此次調查期間為2023年6月底至7月初。

美商鄧白氏表示,台灣地區的美商鄧白氏商業樂觀指數第三季度為66.3,季上升1.4%,在這指數中,銷售量、新增訂單數、淨利潤和備貨水準等四項參數的樂觀程度均較上一季有所上升;唯銷售價格和雇用人數的樂觀情緒在第三季度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企業的營業收入、新增訂單數量和稅後淨利的樂觀程度創下三個季度新高,而服務業比製造業更樂觀。服務業的樂觀指數為84.2,而製造業為54.1,而第三季製造業樂觀指數下降1.2%,服務業樂觀指數季增4.1%。

在調查報告指出,從去年6月到今年6月,台灣製造業產出的成長率持續下降,因此該調查指數從2022年第一季開始,製造業內部每季與去年同期相比的企業樂觀情緒呈現下滑,因此,台灣製造業持續看淡後市。儘管如此,台灣的關鍵出口市場則出現了復甦的跡象,三個關鍵產業部門包括生技醫療、機械和半導體產業等逐漸升溫,唯企業仍持謹慎度。

鄧白氏國際首席運營官Julian Prower表示,鄧白氏商業樂觀指數的上升趨勢顯示台灣企業對經濟前景更具信心,這是在2023年第一季之前連兩季GDP負成長後急需的信心提振。2023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出希望的跡象。對營業收入、新訂單和淨利潤的樂觀情緒有所改善,表明台灣地區即將復甦,在努力應對出口訂單下降的同時,得益於主管機關補貼帶動強勁的民間消費。

Julian Prower進一步指出,在今年7月時消費者信心連續第三個月上升,台灣經濟的主要障礙在於從疲軟的外部需求中復甦,直到今年6月為止的出口已連八個月下降證明了這一點。此外,隨著美國對晶片實施出口管制,商業不確定性逐漸浮現。

#美商鄧白氏 #台灣企業樂觀指數 #B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