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1.072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4.2分,成交值為11.73億美元。

2.集中市場28日融資增為1923.62億元,融券增為312838張。

3.集中市場28日自營商買超37.59億元,投信買超5.02億元,外資賣超95.43億元。

4.系統模組封裝廠訊芯-KY(6451)28日舉行股東會,進行董監全面改選,總經理徐文一表示,上半年高庫存壓力持續緩解,營運第三季漸露曙光、訂單慢慢回籠,下半年將恢復成長正軌,隨著AI伺服器浪潮帶動之下,光纖收發模組、先進封裝等,皆為訊芯未來發展機會。

5.工紙大廠榮成(1909)投資台灣再加碼,7年期86.65億元聯貸案28日辦理簽約,超額認貸達93.582億元,認貸比率135%,最終簽約金額86.65億元。本次聯貸資金除用於償還既有金融負債暨充實中期營運周轉金,也將用於彰化二林廠設置SRF(固體再生燃料)生質能鍋爐及發電設備,擴大循環經濟商模。

6.軟板廠嘉聯益(6153)首季繳赤字財報,儘管全球總經變化仍大,業界對景氣不敢樂觀,然而在美系消費性品牌及其他客戶下半年重啟拉貨之下,嘉聯益下半年營運可望優於上半年,法人則預期嘉聯益有機會逐季成長。

7.薄膜觸控開關(MTS)廠科嘉-KY(5215)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林志峰表示,供應鏈庫存降下來,但是下半年旺季需求動能不強。公司去年入股了百傑、瑞福德兩家公司,拓展銀漿、疏水劑、金屬、化工材料領域,除了自用之外,也期望拓展上游材料業務。

8.遊戲股王鈊象(3293)28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李柯柱表示,2023年的三大成長動能來自於七大遊戲平台、遊戲授權商品及商用機台,今年前五月營收有15%的成長,希望2023年的整體營收成長率可維持此水準。整體而言,2023年業績將穩定成長。

9.士電(1503)、亞力(1514)、華城(1519)、中興電(1513)等機電大廠,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而受益,迎來未來至少三年營運榮景,加上太陽能電廠或升壓站統包工程,目前累積在手訂單均突破百億元,訂單能見度超過三年,今年營收及獲利有機會挑戰史上新高。

10.三五族大廠英特磊IET-KY(4971)28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元,董事長暨總經理高永中指出,2023年磷化銦(InP)營收比重可能小幅下滑,但國防用銻化鎵(GaSb)訂單穩定,除美國外,北歐、日韓客戶產品認證持續進行,估2023年營收占比升至15%~20%,砷化鎵(GaAs)亦取得高端國防及航天pHEMT訂單,需求看增。

11.泰福-KY(6541)和浩鼎(4174)董事長閻雲28日表示,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是未來20年主流,將採分進合擊的方式布局,浩鼎有藥物開發的龐大能量,將專注新藥研發;泰福瞄準CDMO生產,在台灣、美國都有廠,且有抗體藥和連結的技術,可以和其它藥廠合作,創造「共存」價值,都具備國際競爭力,預期兩家公司在2025年將有不錯的爆發力。

12.伺服器導軌廠川湖(2059)公告,為建立全球化布局,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將斥資2,600萬美元(約當新台幣近8億元)透過100%轉投資企業設立美國子公司。(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嘉聯益 #股東會 #美國 #訊芯 #重啟拉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