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5月14日和28日兩輪選舉,土耳其總統艾爾段終於以過半得票數連任成功,任期將持續至五年後的2028年。由於他的新內閣有意回歸「理性」,放棄強力阻升土耳其里拉,導致里拉自5月底以來屢創新低,今年迄今跌幅超過2成。儘管金融市場動盪,但已經領導土國20年的強人艾爾段續掌國政,對於地緣政治卻深具意義。由於土耳其位處中東,又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未來在外交與經貿戰略上會否「脫歐入亞-去風險化」,在中東和解的世紀變局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值得吾人關切。
土耳其人口盤點8,500萬人,GDP達9,000億美元,是全球第19大經濟體。該國既是代表「經濟先進」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還是NATO的伊斯蘭教國家,同時也是G20的一份子。艾爾段以「土耳其的世紀」為號召,在投票率高達84.22% (5,380萬選民)的情況下,最後以略過半數的52.16% (2,770萬票)得票率勝出,對照在野政黨共同推出的總統參選人拿到2,540萬張選票,朝野得票差距縮小,對想維持強勢領導的艾爾段,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警訊。
在政治光譜上,艾爾段的伊斯蘭教政黨-「正義與發展黨」,已摒棄國父凱末爾(不強調伊斯蘭教)的「世俗主義」,以及「親近歐洲」與相對服膺「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形態。他結合伊斯蘭教和民族主義的訴求,像是強調傳統的家庭價值,反對接納近400萬的敘利亞難民、公開指稱「境外勢力」並不希望他連任,呼籲不要讓西方國家決定自己的命運等等,均有利於爭取支持、贏得大選,卻未必見容於西方國家。
在經濟振興上,無論是解決影響民眾生活最嚴重的通膨問題,或是國境東南方大地震的災後重建,都是吃力不討好的重大挑戰。重要的是,現階段的經濟前景不明,既無法自外於俄烏戰爭的影響,更缺乏新的動能。更有甚者,艾爾段之前逼迫央行推動非正統貨幣政策(面對高通膨卻調降利率),導致金融市場動盪,新任內閣雖有意回歸正軌,但除非能提出有效的財經政策,否則將難取信於投資人。展望今年、甚至明年,勢必受制於國際經貿情勢的發展而定。
在地緣政治上,幾占土耳其20%人口(約1,500萬)的庫德族,主要居住在東南方與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的交界邊境,如何處理人口將近4,000萬的庫德族獨立運動,一直是地緣政治上的難題。不過由於3月上旬以來,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兩國外長在北京握手言和,南葉門交戰雙方達成停火的協議,以及敘利亞於5月上旬重返阿拉伯國家聯盟,今年以來中東的政治形勢,已經因為國家領導人相互訪問、坐下來談的具體行動,使得土耳其國境的南方和東南方,區域的政治環境氛圍已呈現出「從對立走向和解,從共存走向共榮」的意象。
就經貿合作議題觀之,土耳其經貿發展的長期戰略視野,「向西走或向東走」,是一個大哉問。克羅埃西亞在2013年7月成為歐盟的新成員國,對於申請加入歐盟30年的土耳其而言,體認到的是一個根本的問題:歐盟願不願意接納伊斯蘭教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在剛過去的5月兩輪選舉期間,艾爾段已經感受到歐美國家冷對的立場,再看到5月19日到21日,七大工業國(G7)在廣島峰會齊聲挑明中國大陸「經濟脅迫」,對比5月18日到19日第一屆「中國-中亞五國峰會」強調攜手合作的「西安宣言」,以及5月18日到23日,基於「一帶一路」,由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聯合舉辦的「2023中國-阿拉伯企業家峰會」,兩相比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在土耳其北方是仍然交戰中的俄羅斯與烏克蘭,西方是基督教文明的歐洲國家,對於今時今日的艾爾段來說,其與歐美國家的公約數,無疑是美國在二戰之後,圍堵前蘇聯向南擴張版圖的「軍事土耳其」。從去年2月迄今的俄烏戰爭期間,土耳其從一開始嘗試扮演調和鼎鼐的角色,到後來維持中立,乃至於因為大選在即而自顧不暇。未來土耳其將如何重新定位與美國與歐洲的關係,7月NATO會議將是試金石,屆時瑞典能否順利加入NATO,土耳其與艾爾段的意向將是關鍵。
展望未來,在「西線無戰事」之後,艾爾段會不會「脫歐入亞-去風險化」,更重視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關係,當是另一個值得觀察與期待的地緣政治新格局。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