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5月通膨數據出爐,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月增0.1個百分點至0.2%,但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年減4.6%,除連8個月負成長,降幅更寫2016年2月以來最大,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出口、失業率與消費力是經濟的三頭馬車,PPI愈跌愈重是警訊,接下來要留意民間存款升速及力度,民眾若仍自肅不消費,推升存款増速,通縮恐進一步惡化。
謝金河在臉書以「中國通縮警鈴響起」為題發文,指出去年3月16日起,美國展開暴力升息,連續升10次,共20碼,利率從0到0.25拉升至5到5.25%,美國把CPI從9.1%壓下到4.9%,通膨壓力仍然沈重。
同一時間,中國不斷降息,但物價不漲反跌,CPI在零附近,PPI負值持續加大,這是通縮的訊號,如果接下來美國繼續升息,全球需求降溫,中國是世界最大出口國,出口一定受影響。
另一個是中美利差加大,投資人買美國國債,殖利率在5%上下,中國10年期債券殖利率在2.9%上下,居民人民幣存款利率3.65%,利差愈大,愈容易引來資本外流。除此之外,中國人民不敢消費,大家努力還債及存錢,這正好是日本失30年的病灶。
謝金河並指,去年中國居民存款17.84兆人民幣,今年首季9.6兆人民幣,4月減少1.2兆人民幣,前4月仍有8.4兆人民幣,接下來要看居民存款上升的速度及力度,如果居民存款増速不減,這是惡化的徵兆。
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吹破,日本人努力還錢,銀行不良資產暴增,銀行頻倒閉,日本這個去槓桿持續25年,今年日經指數創下33年新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完成去槓桿,日本企業及個人無債一身輕。
現在中國才要開始面對房地產泡沫及去槓桿的調整,如果出口衰退、失業率上升,消費力又下降,拉動經濟的三頭馬車都無力,接下來地方政府財政壓力,人口老化問題也會接踵而至,日本30年前的失落,下一棒可能輪到中國。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