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在景氣復甦動力熄火之下,中國大陸5月消費者通膨幾乎是零,生產者物價更是負成長,專家學者認為,為了刺激經濟成長,人民銀行將有機會實施貨幣寬鬆政策。
大陸官方資料9日顯示,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僅漲0.2%,略高於4月0.1%。另外,因大宗物資價格下跌以及全球需求疲弱影響,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反而年減4.6%。
彭博社指出,由此經濟數據來觀察,這個世界第2大經濟體在5月時,成長更是趨緩。同時,大陸製造業活動開始萎縮,出口是3個月以來首次下滑,房地產之前的反彈已經快看不見。
至於剔除波動較大鮮食以及能源的核心通膨,從4月0.7%降至5月0.6%,表示經濟上由大陸內需所推動的通膨非常小。繼4月上漲0.4%之後,5月食品價格年增1%,理由是肉類、食用油以及鮮果價格上漲。
市場臆測,大陸最早可能在下周降息,或在未來幾個月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自去年9月以來,人行一直把1年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維持不變,改用其它特定放款政策工具來支持不同族群發展,例如中小企業等。
專家學者認為,通貨緊縮在拖累成長,經濟正在降溫。中國大陸應該調降利率,以減輕民間企業的貸款負擔,進而促使景氣復甦。同時,中央政府也要想方設法實施更多政策來拉抬內需,預估今年第2季會看見存款準備金率調降。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