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財稅法學研究中心、台大法律學院、財團法人安侯建業教育基金會與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8日舉辦「2023國際稅法研討會─稅捐法與環境法的交會」。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執行副總林嘉彥表示,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影響水泥、電力、鋼鐵、鋁與氫等五大高碳排產業甚鉅,

8日研討會與會者包括財政部政務次長李慶華、KPMG安侯建業永續長暨財團法人安侯建業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于紀隆,並邀請財政部官員、資深稅法學者與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共同探討稅捐實務上面臨的稅捐法與環境法制問題。

林嘉彥表示,歐盟為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並致力於2030年底前實現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水平減排55%的目標,由此提出能源稅指令、排放交易系統與碳邊境調整機制等一連串綠色新政措施。

能源稅指令為針對能源產品的租稅框架,納入各式燃料以擴大稅基,並限制相關稅率的調降與豁免,以呼應未來歐洲能源和氣候政策之目標。歐盟排放交易系統則面向傳統燃料的能源生產、運輸和工業污染到氣候中和未來的轉變,透過排放配額與排放份額的交易,藉此促進發展低碳技術的投資。

林嘉彥指出,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適用於進口到歐盟的特定商品,影響水泥、電力、鋼鐵、鋁與氫等高碳排產業甚鉅,且未來可能擴大涵蓋商品的清單。

如果非歐盟生產商可證明其已為在第三國生產該等進口商品使用的碳支付對價,則歐盟進口商可認列該生產商已支付之碳生產成本,降低進口商所需支付之碳價。例如台商目前布局於東南亞國家的生產基地,大多尚未訂立碳定價制度,很有可能在出口產品至歐盟國家時,負擔龐大的碳排放成本。

#歐盟 #安侯建業 #KPMG #碳排 #稅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