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WWDC上發表首款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高達3,499美元、折新台幣約10萬元起跳的售價卻震驚市場。 財經部落客切老則認為,過去Meta採低價策略,但創新性和用戶體驗因此受限,以致賣一副Oculus頭盔虧一副,如今蘋果反其道而行,猜測蘋果是想利用Vision Pro試水溫,也許真的有機會讓蘋果為VR定義出新的用戶市場。
◎以下為《切老滾雪球》原文:
你看好VR產業的未來嗎?看來蘋果是十分看好的,在昨天終於推出了眾所期待價格高達10萬台幣的Apple Vision Pro。
我們先來看看在元宇宙領域投注最多資源的META在VR領域的發展。Meta發展VR軟硬體技術已經超過10年,Oculus頭盔在全球的市佔率超過70%,在2022年第四季更突破了80%的市佔率。根據IDC的數據顯示,Oculus頭盔在2021年創造了約23億美元的營收,賣出了360萬副頭盔,2022年更增長為29億美元的收入。
此外,Oculus Publishing應用程式平台在2022年的營收為15億美元,比2021年成長了50%。有500多款上架遊戲,其中300多款為META贊助研發,另外有150款正在研發中。目前上架的應用程式中,有40款的營收超過一千萬美元,而營收突破兩千萬美元程式的數目比2021年多了一倍。這15億美元的營收佔了META的VR部門的73%營收(不含Oculus頭盔),也佔了全球VR應用程式營收的50%。
META在2022年銷售Oculus頭盔的29億美元營收加上Oculus Publishing的15億美元營收共計44億美元,換算成台幣是1320億台幣的收入,看起來很驚人,但去年META的Reality Lab部門的虧損更驚人,2022年虧損了超過140億美元約4200億台幣。我們可以知道目前META是賣一副Oculus就虧一副的階段,META去年所裁撤的一萬一千人中大部分都是Reality Lab部門的成員。可以看出VR的發展與探索仍在非常初期,META在長期投入龐大資源的狀況下仍未能找到VR硬體的最佳形式以及成功發展出VR產業的獲利模式。
META的策略是用低價銷售VR設備,不惜成本來推動VR整體的應用需求,在追求低價的思維下,產品創新性與用戶體驗反而因為工程思維受到限制。反觀蘋果,採相反的策略,將VR定位為需要高昂花費的沉浸式體驗科技產品,在創新性及體驗上一舉突破了META發展10年的Oculus頭盔架構。但因為Vision Pro高昂的售價,最終市場的反應如何仍是未知數。
可以猜測蘋果是利用Vision Pro來測試市場水溫,以蘋果愛用者的屬性與生活水平來看,也許真的有機會讓蘋果為VR定義出新的用戶市場。不管最後蘋果Vision Pro的銷售數字如何,越多的廠商加入VR技術的研發,產出越多的商品,必將刺激更多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對整體VR產業絕對是好事,VR的未來也越來越值得我們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切老滾雪球》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