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主管機關轉至數位發展部後,執行長卓政宏5日首度談轉型,他表示,資策會鎖定「前瞻、宏觀」的策略性計畫,希望在2025年時完成中期目標。其中,針對歐盟邊境碳關稅2026年實施,將爭取台灣產業的國際話語權,另一個則是引進國際資安標準,成立第三方檢測機構,讓台灣業者以更低成本及有效率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自從數位發展部2022年8月成立後,資策會的督導部門就從經濟部轉換到數位發展部。因應轉變,則是啟動資策會的轉型,希望在2025年時完成中期目標,轉型成「幫你建立能力」的第三方協力機構,肩負起「賦能產業轉型」及「健全產業秩序」的組織責任。

卓政宏形容,資策會不再扮演「夥計」或「手腳」的角色,而是要當主管機構及產業的「夥伴」和「腦袋」。

整體而言,資策會扮演第三方角色,以專業角度媒合各方資源,建構數位生態系,另一個,發展公正第三方檢測認驗機制。目前第三方角色業務的營收貢獻約占2成。

過往所投入的產業輔導業務,已有退場機制。目前科專辦公室及智慧行動辦公室,已轉移至其他公協會。也鼓勵業務單位獨立出來成立公司,持續服務產業。經過這樣的調整,資策會的員工從2,100人降至1,700人。

在第三方服務角色中,卓政宏認為,需要走在產業之前。以ESG來說,因應2026年歐盟邊境碳關稅政策,資策會認為,需先了解台灣業者的特性和需求,透過國際相關組織向歐盟表達台灣產業的看法,例如,如何合理計算排碳量等。畢竟資策會了解台灣的產業,應在歐盟宣布遊戲規則之前,向其表達台灣產業的看法。

另一個看好的是資安領域,卓政宏表示,未來台灣所有電子產品出口都需要通過安全檢測,資策會將引進國際資安標準,並提供第三方資安檢測服務,下半年也會啟動CBPR個資認證服務,協助企業用較低成本和更有效率的方式取得資安檢測,快速取得國際市場入場券。

至於其他正投入研究的議題,包括AI人工智慧法案,以及無人載具相關發展條例等等。

#卓政宏 #資策會 #台灣 #數位發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