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育台灣產業低碳轉型的綠領人才,台灣氣候聯盟與台北市電腦公會共同成立「台灣氣候學院」,今(5日)日上午舉行揭牌儀式,副總統賴清德提出三大願景目標,希望在淨零轉型和數位轉型雙軸心下讓台灣經濟持續發展,對於淨零落後者,社會必須包容且予以協助,才不會衍生新的社會問題。每年6月5日為聯合國「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鼓勵全球居民提高環保意識和採取環保行動。台灣氣候聯盟特別選在這天揭牌「台灣氣候學院」,響應環境日的訴求。
賴清德致詞表示,疫情來之前到科技產業參訪,意外發現每家公司的治理已專注在永續發展的面向,也提出RE100的目標,在永續發展浪潮下,國外如美、加等公司已專注在ESG永續治理,並提出RE100目標,各國都以手段治理氣候,歐美各國也都致力保護該國產品競爭力,如果台灣出口的產品沒有符合低碳目標,就很難出口銷售。
賴清德說,國際已經開始用貿易方式來推動減碳,企業必須要跟進才能跟上國際競爭力。在此趨勢下,台達電、台積電、和碩、友達等國內主要企業共組台灣氣候聯合聯盟,反映困難讓政府知道,其目標是加速國內廠商加速淨零轉型,也能幫助企業培育綠色人才,幫助台灣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
他說,2050年是台灣淨零轉型目標年,去年行政院公布淨零轉型路線圖,預計30年投入9,000億與業界合作,逐步邁向目標,今日「台灣氣候學院」的成立對邁向轉型目標意義重大。
賴清德也對「台灣氣候學院」成立,在未來公私協力合作,提出3大願景。第一希望透過氣候學院,解決台灣產業界在低碳轉型的各項要求,第二希望「台灣氣候學院」能掌握台灣目前積極推動數位轉型目標,且善用ICT產業和科技創新的實力,推動綠色成長戰略,讓台灣經濟能在綠色及數位雙軸心下,讓台灣的經濟持續發展。
另在台灣積極推動綠色、數位轉型時,兼顧環境保護同時,也要兼顧企業公正轉型和社會包容,因為企業有分大小,企業中有技術領先者,自然也有技術落後者,要讓大企業辦得到,中小企業也能搭上車,因此在轉型之餘,必須籌思社會包容度,在邁向數位轉型、綠色轉型之際,才不至於衍伸出新的社會問題
台灣氣候學院揭牌儀式,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海英俊邀請重量級人士出席,除賴清德外,經長王美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台灣氣候聯盟副理事長童子賢、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等皆出席。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