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高齡化衝擊勞動力供給,加上疫情之後勞動市場大洗牌,導致製造業、營造業和服務業都面臨大缺工的窘境,對此,工總表示,肯定政府開放移工的政策方向,惟放寬移工人數對產業仍杯水車薪,因此,向政府提出放寬產業移工、修改「就業服務法」留住僑外生人才和強化全球攬才等三點建議,盼能紓解產業人力需求。

許多台灣人不願從事的3D行業(Dirty、Dangerous、Difficult)本就是缺工重鎮,疫情之後,缺工潮也燒向服務業。依主計處「111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8月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高達23萬個,其中又以製造業缺工最為嚴重,職缺數達7.7萬個,占總職缺數33.47%,營建工程業職缺數達1.9萬個,占總職缺數8.4%。

雖然勞動部已於5月23日預告調整包含製造業、營造業、農業及機構看護等行業的聘僱移工資格,預計將增加2.8萬名移工,預計最快6月中推動。但工總表示,產業界雖肯定政府開放移工的政策方向,然而杯水車薪仍難解業界缺工之急;工總呼籲,對於本國勞工不願從事工廠、工地現場及夜間工作,造成各行業缺工情形普遍存在,政府應正視並盡速解決。

工總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建議政府在不影響國人就業的前提下,應放寬產業引進移工規定,並針對產業實際缺工狀況滾動檢討,若廠商依規定辦理國內招募後,尚有缺工情形,勞動部應即研議增加特定製程行業中關聯行業的可行性,並通盤檢討各業移工核配比例,以解決產業實際缺工問題。

其次,為解決國內「中階技術」人才需求,並擴大吸引及留用我國自行培育之僑外生,建議透過修正「就業服務法」來提供誘因,鼓勵全球優秀外國人或華僑來台就學;工總認為,這些僑外生了解台灣的文化語言生活,且已有本地的生活經驗,若留在國內工作,能較快適應台灣職場,縮短勞資雙方的磨合期。

另外,目前台灣對國外專業人才的延攬不僅諸多限制且誘因不足,以致各種高階人才嚴重不斷外流至大陸、星、港等地,影響台灣未來產業發展至鉅,政府應強化全球攬才、提高競才條件及建立友善留台環境等面向著手,以提升國家競爭力。

#缺工 #移工 #製造業 #營建業 #服務業 #工總 #就業服務法 #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