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去年以來啟動暴力升息,全球主要央行跟進升息,金融市場震盪加劇,中央銀行最新報告分析,以近兩次聯準會緊縮政策來看,這波升息更快、力道更強,且外溢效應已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資金也自新興市場大幅撤出,整體影響明顯較2015年啟動升息更大。
疫情造成供應鏈瓶頸、加上俄烏戰爭爆發,美國通膨創下近40年新高,美國聯準會(Fed)自前年底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三大步驟,包括縮減購債、升息、縮表,自去年3月以來已升息20碼(1碼為0.25個百分點),將基準利率調升至5%~5.25%,升息幅度堪稱史上最激烈。
央行近日發布金融穩定報告,並針對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影響分析,觀察近兩次美國貨幣緊縮政策,前次是在2014年10月完成縮減購債後,直到2015年底才啟動升息,並於2017年10月才啟動縮表,且當時未遭遇嚴重供給面帶來的急遽通膨上揚,政策力道尚屬溫和。
相對而言,此次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力道明顯更強,大幅升息導致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而美國股市也重挫,連帶美元流動性趨於緊縮,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承壓,新興市場股債市同樣面臨向下修正壓力,美債殖利率大幅上揚、美股大幅下跌,全球風險性金融資產價格普遍大幅回檔,資金也自新興市場撤出。
央行分析,不同於前次緊縮時期,當前美歐各國仍面臨高通膨壓力,部分央行朝更積極緊縮政策方向,外溢效果已造成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提醒未來仍要持續關注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通膨情勢,以及各國央行因應高通膨的政策步調。
此外,央行也提到,在美國快速升息下,衝擊美國地區銀行債券投資面臨大額評價損失,甚至鉅額虧損。但相較下,我國是採取漸進升息,未造成國內債券市場大幅波動,也讓國銀有充分時間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存放利差反而擴大,帶動去年獲利創20年新高。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