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AI旋風,日前演說時點名台灣供應鏈合作夥伴,包括鴻海子公司鴻佰科技等,沒想到市場急著追逐AI概念股,卻誤買公司名稱相似的LED廠佰鴻(3031),資金拉抬連2天大漲,周二狂飆9.87%、周三再漲7.8%,2天下來累積漲幅達2成,可以說是「美麗的誤會」。
鴻海在科技業布局廣泛,對於AI、電動車熱潮都不缺席,董事長劉揚偉昨(31)表示,輝達的AI晶片模組很多是鴻海製造,鴻海也用輝達的晶片模組做成AI伺服器。目前看來,AI伺服器需求比預期來得快,預估下半年AI伺服器將有3位數百分比、也就是倍數成長幅度。
針對AI伺服器展望,劉揚偉表示,ChatGPT使用者愈來愈多,AI伺服器市場成長比預期快,預料今年下半年會有3位數即100%成長,鴻海在整個伺服器營收達1.1兆元,全球市占率40%,將持續擴增伺服器版圖。
此「花王」非彼「花王」
事實上,台股過去不乏因公司名稱雷同而意外上漲的例子,例如前幾年疫情期間,防疫概念股瘋漲,股民把經營印刷事業的花王(8906),當成生產衛生清潔用品的品牌「花王」,股價連拉3根漲停板。此外,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與紡織股聯發(1459)、經營連鎖茶飲的聯發國際(2756),也很容易搞錯。
在1990年代,台股銀行、壽險等金融股狂飆的時期,彰銀、一銀、華南銀等股價強勢,市場稱為「三商銀」,卻有股民打電話給營業員指名要買進「三商銀」個股,結果買成百貨股三商行(2905)。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