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先進的晶片約有92%是由台積電生產,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扮演關鍵角色,外媒撰文指出,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地位不可或缺,儘管西方公司因擔憂台海危機,正討論是否該分散生產,但報導示警,比起和大陸脫鉤,若想「去台化」將會讓製造商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日經新聞與英國金融時報以「台灣如何變成不可或缺的經濟體」為題撰文指出,以蘋果公司為例,每支iPhone約需要1500個零組件,近70%的蘋果頂級供應商總部位在大陸(26%)、台灣(23%)、美國(18%),當中最有價值的零件,包括核心處理器、5G數據機、Wi-Fi晶片和高階相機鏡頭均在台灣製造。報導強調,台灣供應商占每部iPhone材料總費用的近200美元,達36%。

報導提到,若發生台海危機,全球供應鏈恐將崩潰。美國半導體協會(SIA)估計,台灣代工業者的邏輯晶片生產若中斷,恐導致依賴相關供應的電子設備製造商損失近5000億美元營收。紐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更估計,台海發生衝突會導致超過2兆美元的經濟活動面臨風險。

蘋果關鍵產品組裝商仁寶電腦高層表示,台灣在供應鏈中的地位被低估,「我們擁有非常完整的供應鏈,從晶片、零組件、印刷電路板、外殼、鏡頭到組裝等,任何你能想到的東西。」

報導分析,即使台積電在美國設廠,蘋果公司將因此擁有美國製造晶片,但卻會面臨沒有設備讓這些晶片有用武之地的窘境。

晶片和材料檢測業者閎康科技董事長及創辦人謝詠芬則說,如果有人襲擊台灣,或發生嚴重的生產中斷,她示警全球科技和電子業基本上就完蛋了。

#晶片 #半導體 #台積電 #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