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變熱後,氣象局常發布高溫警示燈號,同時連帶用電量也以燈號顯示,但水情燈號又以另外的標準影響供水。各式燈號充斥在生活當中,但標準卻是各部會、各單位自行訂定,隨各種標準持續增加,反而讓民眾看得「霧煞煞」,失去了參考性。
當夏天高溫炎熱,冷氣成降溫最佳利器,影響著用供需平衡。台電用從綠到黑五階段代表各種供電情況,首先是供電穩定的是綠燈、供電吃緊是黃燈、供電警戒呈橘燈、限電警戒亮紅燈,限電準備為黑燈,都是隨備轉容量、備轉容量率來訂出,還好近期用電緊張時只出現過橘燈與紅燈,並未出現限電的黑燈。
但水情的五色燈號又另有一套邏輯,目前南台灣正面臨乾旱,台南、高雄處於實施二階工業限水的橘燈,新竹、台中、嘉義則為實施夜間減壓供水的黃燈,苗栗縣則是水情提醒的綠燈,其餘地區則是水情正常的藍燈,五種燈號象徵著水情的各種階段。
景氣燈號的顏色更多元,國發會景氣燈號以五種燈號分別顯示當前景氣狀況,從景氣熱絡的紅燈、穩定的綠燈、景氣低迷的藍燈,中間轉向再分別設定黃藍燈與黃紅燈,用漸層的方式來顯示當前的景氣狀況。
至於跟民眾息息相關的高溫警示,氣象局以38度以上且持續三日列為紅燈、氣溫36度以上列為橘燈且持續三日、氣溫36度為黃燈,但到了冬天卻也是以黃、橘、紅三種顏色來警示,分別代表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平地最低氣溫攝氏6度以下或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且連續24小時平地氣溫攝氏12度以下、平地連續24小時氣溫攝氏6度以下,燈號顏色與實際氣溫感受相反,民眾容易誤解燈號。
當燈號從各式端點開始顯示時,一頭是藍燈或綠燈,但另一頭卻有紅燈或是黑燈,中間有著黃橘紅,甚至黃藍與黃紅燈,除了專業人士或長期關注的讀者之外,大多數人恐怕都看得眼花撩亂,不知所以。因此,要如何讓各式紛亂的燈號光譜有一致性,讓各式資訊簡明易懂,就端看政府的智慧與溝通的誠意了。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