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氣ETF 00878掀起季配息潮流,月月領正夯,投信看到存股族的渴望,不少年配息ETF都改為季配息,甚至推出月配息ETF!財經作家雨果卻逆勢提出思考,為何要追求月月領息?季配息金額分成3個月花費,彈性更大,而且存ETF的唯一條件,是產業要分散,要先看選股邏輯是否符合需求,而不是手續費、匯費、二代健保、配息頻率等枝微細節,這已經是「尾巴搖狗」了。
雨果在臉書粉專「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發文表示,看到越來越多人討論如何用季配息ETF搭出月月領息,現在甚至還有月配息ETF(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預計6/9上市),對大家為何想要月月領息?有些想法可能會得罪人,先說抱歉。
雨果推測,可能是習慣了領月薪,月月領息就像每月都多了一筆薪資收入,不用工作,還有月薪可領,真是一項不錯的被動收入。還有,定期定額也是月月扣款,為什麼?應該是月薪的關係吧,可每月固定拿出錢來投資,而月月領息好像也可月月扣款再投入。
既然講到定期定額,大多數人直覺就是每月扣款,而現在投資扣款時間頗有彈性,未必要固定每月的某幾天扣款,為何不能是週週扣或季季扣呢?定期定額投資頻率,設定在每月並沒有特別意義,也不會因為這樣就賺比較多,或成本攤得更漂亮,應該就是以月薪來當作投資頻率而已。
其實一季領一次配息,然後分配3個月的花費,彈性可以更大
雨果指出,如果每月存的錢不多,或收入不穩定,無法確保每月自動扣款的金額,那就好好存3個月,看存下多少就手動買進多少,每季固定投資也是一種定期,至於有沒有定額根本不重要。
同樣的,配息也是,為什麼需要跟薪資一樣月月領呢?難道一季領一次配息,就沒有辦法好好分配成3個月生活費嗎?相信沒有多少人,每月生活費會固定在某個金額,可能某個月會來一筆年繳的保險費,或是房屋稅與地價稅、汽車燃料稅與牌照稅等。其實一季領一次配息,然後分配3個月的花費,彈性可以更大。
令雨果不解的是,追求每月都能配息的ETF組合,如果是債券ETF,因為低風險與殖利率很清楚,買不同配息月的債券ETF,組成月月領尚能理解。但股票型ETF,通常選股邏輯不同,配息高低與績效表現也不一樣,選ETF應以選股邏輯合乎需求為優先,怎麼會是以配息月來當選擇標準呢?
如果為了能月月領息,依除息月「1、4、7、10月」、「2、5、8、11月」和「3、6、9、12月」分成3組,硬組出「00717富邦美國特別股+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007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除了後2檔高股息ETF還算合理,但配1檔美國特別股的用意是?真的有搞懂特別股是什麼嗎?
近期又將推出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採月配息來滿足投資人需求,成分股全是科技股,主打從科技股裡挑出高股息的ETF,投資人選這檔,是買科技股?買高股息?還是買月配息呢?
台股除息旺季在6~8月,即使是月配息,應該也就是在這幾個月配息比較多
雨果指出,台股除息旺季在6~8月,即使是月配息,應該也就是在這幾個月配息比較多,其他月的配息比較少,除非ETF機制裡有延後配發已經領到的股息,讓每月配息比較平均。
有人說,月月配息的好處是,可以分散單次領到配息超過2萬元,就要繳二代健保的壓力,而且除息的缺口更小,更容易填息。請反問一下自己,買股領息的目的?是希望股息越多越好,還是最好不要繳到二代健保費呢?每次不想領超過2萬元,1年也不過就24萬元,追求財務自由的人,不可能目標是希望一年不要領超過24萬吧,再想一下你追求的是什麼?(也是可以分散成很多檔買啦)
雨果表示,至於填息,如果持股夠強勢,缺口再大,除息當天就可以填息了,如果景氣不好,企業經營表現不佳,就算不配息,股價也會下跌,跟配息缺口大小沒有關係。至於月配息匯費會被收12次,總共多花120元,所以最好到該券商配合的銀行開戶,才能省下匯費。
要符合存股的ETF條件只有1點,就是產業要夠分散,至少包含5種不同產業
但雨果認為,你的格局應該不是只有看這120元吧!而且12個月都有配息,不代表這檔配息比較高,他只是把持股領到的配息更分散(或更即時)的發給你而已,只是0.1 x 12與0.3 x 4與1 X 1.2的差別,一整年累積下來的總額還是一樣的。
雨果在著作《ETF存股》裡就強調,要符合存股的ETF條件只有1點,就是產業要夠分散,成分股至少包含逾5種不同產業,而00929就只有一種產業:科技業,大概就是從上游、下游到通路業,這不符合可以長期存股的條件。除非你可以組出科技業、金融業、民生業、工業、原材料等5種不同產業的ETF,並且長期持有,將產業輪動風險分散。
雨果認為,選擇ETF應該要先看選股邏輯,是不是合理、符合投資需求與資產配置,而非手續費、匯費、配息頻率這些末端細節的事,為了組月配息,選了績效不好或不適合長期持有的ETF,這就有點尾巴搖狗了(wagging the dog,指本末倒置)。即使是ETF也不要亂買,看完書做完功課再決定。
更多內容請見:雨果著作《ETF存股》這裡買:https://reurl.cc/d7oq22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