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發展部27日表示,有鑒於人工智慧(AI)近期蓬勃發展,為確保其應用與全民利益保持一致,以進一步創造社會所需的各項應用服務,已正式成為國際非政府組織「集體智慧計畫」(Collective Intelligence Project, CIP)合作夥伴,參與對齊大會(Alignment Assemblies)專案,期待協助臺灣在全球公眾領域上,凝聚民眾對於人工智慧需求與風險的共識,共同處理「人工智慧對齊問題」(Alignment Problem)。

數位部表示,預計於今年7月起透過點子松(Ideathon)活動,以台灣為示範場域,透過公民參與審議模式,形塑人工智慧發展方向。數位部說明,7月將以點子松(Ideathon)為平台,啟動「AI 未來民主化」(Democratizing AI Futures)對話,廣邀民眾參與,並於8月起舉辦審議式工作坊,討論如何因應生成式AI的發展。

數位部部長唐鳳說,人工智慧已帶來深刻的社會變革,其演算法、智慧財產權、科技倫理、公共服務和社會影響等議題備受關注,也為民主治理帶來新挑戰;因應生成式AI熱潮引發社會關注相關議題,行政院正著手研擬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數位部也期待透過集體智慧計畫的先行示範,為政策制定者與技術開發者提供重要資訊,以確保人工智慧發展與群眾利益保持一致。

CIP為國際非政府組織,倡議科技應兼具社會發展、產業進步、全民信任,人工智慧發展應以符合倫理及公共利益為首要任務。其合作夥伴包含推出ChatGPT的OpenAI、美國東北大學治理研究實驗室(The GovLab)、人工智慧公司 Anthropic 和多元宇宙研究智庫 GETTING-Plurality 。

今年3月民主峰會時,CIP與唐鳳推動此專案,與全球各地民主形塑共識,促使人工智慧得以對齊人類價值觀。數位部表示,加入此專案,期盼可促進台灣在發展人工智慧時,能兼具數位民主與全球夥伴關係,持續塑造多元涵融的數位文化。

CIP由前微軟科技長辦公室社會科學家迪芙娃.悉達斯(Divya Siddarth)和前谷歌DeepMind研究工程師黃珊(Saffron Huang)於2022年8月共同發起,以「所有人都可以決定人工智慧發展方向」為其運作目標,其宗旨為使全民都能對人工智慧等變革式技術的發展方向,進行有意義的參與。

#人工智慧 #AI #數位部 #專案 #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