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錢財露白」容易招致不肖人士覬覦,反而惹禍上身,相較於現代人都將錢存在銀行戶頭,古人都是怎麼存錢的呢?事實上古代有錢人多半使用類似撲滿的「罈子」來存錢,為了避免被竊賊發現而損失慘重,還發明了「多層掩埋法」,背後原理相當聰明。
根據《搜狐網》報導,撲滿又稱作存錢筒,是儲存硬幣的容器,晉人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記載「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不過撲滿大小有限,勢必裝不下有錢人家的所有錢財,於是後來又發明了「罈子」,只要將錢財裝進罈子後並仔細封口,就能埋在自家後院或是任何隱蔽處,等到需要用到大筆錢財時再挖出。
為了防止罈子被竊賊發現,古人還懂得透過「多層掩埋法」降低風險,那就是將裝有大量錢財的罈子深埋在地底,接著再將裝有少量錢財的罈子埋在其上方淺層,這樣一來,即便被發現,竊賊往往只會竊取淺層的財物就收手,避免真正貴重的資產被盜取一空。
如果財產數量龐大的話,古人還會在自家宅院中選擇最安全的地方挖掘「錢窖」,內部空間與地窖類似,但窖口狹小隱蔽,裡面可存放上噸財物。2010年大陸陝西省一處農村,就曾挖出一座巨大錢窖,出土了數噸銅錢、逾20種宋代錢幣。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