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若是到餐廳吃飯,將沒有吃完的剩餘餐食打包回家是很常見的事,但這項台灣人習以為常的文化,在某些國家其實並不存在,也因此讓一些人十分羨慕台灣可以「打包」。近期旅台日本作家「日本人的歐吉桑」便在臉書發文討論台灣的「打包文化」,引發話題。
這些台灣優點日本人超羨慕 「打包」被讚「最喜歡的台灣文化」
「日本人的歐吉桑」先前曾在臉書發文點出10大台灣的優點,包含了有人情味、公共場所都有現代化的系統、有身分證號碼(日本近幾年才開始採用)、醫院費用便宜、參加選舉的比率高、國際語言很強、重視過去的文化、政府的執行速度很快、對他人的包容力強、和日本社會比起來比較有「第二次」的機會等等,近日他又在新的貼文中補充了「打包文化」的優點,引來許多網友留言。
在貼文中日本人的歐吉桑表示,日本有「外帶」的服務,但若是在餐廳、咖啡、婚禮、聚餐等場合內用的話,剩下的食物是沒有辦法打包的,原因是日本的店家認為自己無法保證之後的食物品質,因此不接受客人打包。日本人的歐吉桑表示,自己喜歡把當天吃不下的東西留下來隔天再吃,因此對他而言,「打包」是他最喜歡的台灣文化。
貼文引來許多人留言回覆,有網友指出其實日本並不是所有餐廳都不能打包,只是打包的文化普遍來說還是比較少見,「很多店家不提供打包服務,尤其是熟食類的,而且他們沒有包材能用。但有提供外帶的店家,基本上都不會拒絕」、「有些餐廳可以喔」、「美式餐廳可以啦,我就打包過」、「我之前在日本的拉麵店有打包過,雖然日本人同事聽了很驚訝就是了」。
在日本,雖然還是有部分餐廳可以打包,不過整體的而言這樣的行為還是不盛行,原因則和日本料理中含有較多生食,以及日本對食安問題的考量有關,「為了避免麻煩的代價吧,萬一發生中毒,營業必須休息好幾天」、「日本食物重視鮮度,而且鮮度不夠會不好吃以外,還會食物中毒」、「我曾經在台灣的yamazaki工作,他們做壞的麵包是不能帶出去店外的,原因是萬一出去出了什麼問題他們是要負責的」、「感覺日本都是嚴格的考慮食安的問題,否則打包不是不好的文化,食材不浪費」。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