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過去一年激進升息,吸引全球資金流入美國,引爆新興市場債務危機,各國人人自危,掀起所謂的「去美元化」。但大陸學者表示,美國快速升息及縮表導致全球「美元荒」,許多新興國家不得不以其他貨幣結算,讓不少人認為美元即將喪失主導地位,但他說「這是一種片面激進但並不准確的看法。」
上海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發展中心戰略研究所所長趙建撰文指出,觀察一直強勢的美元指數,以及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和外匯儲備的占比近兩年的攀升就能發現,目前其實是「缺美元」,而非「去美元化」。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美元在2023年1月在國際貿易支付占比40.12%,高於2021年同期的38.26%。趙建表示,「如果美元真是被去化,為何美元指數和國際貿易結算中的美元占比還持續走強?」
趙建說,自聯準會暴力升息以來,又一輪美元荒也開始在世界各地出現,缺美元國家與非美元國家做生意時,當然樂意不用美元結算,因為它根本沒有美元,甚至還需要美元去還債。如果無法把一種貨幣作為儲備手段,那兩國的貿易比起說去美元化,「以物易物」更加貼切。
趙建舉例,好比巴西出口大豆、鐵礦石獲得人民幣,但又用人民幣購買大陸的電動車、日用品等,這代表人民幣仍沒有進入巴西國庫作為儲備,離岸人民幣也沒有增加,這樣的交易不過就是「以物易物」。
此外,由於人民幣仍不能自由兌換,匯率也不能自由浮動,亦不是國際定價貨幣,在會計貨幣價值的計量上,最後還是得換算成美元。
但趙建補充,美元並非沒有問題,其實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去美元化就一直在進行,在國際貿易支付的比重,從最高60%到現在約40%,國際外匯儲備比重也從曾經最高約70%降至現在約60%。顯而易見這是長期趨勢,但目前是「缺美元」,而非「去美元」。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