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效應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變高,影響到人類生活。眾所周知,農業是靠天吃飯的產業,比其他產業更容易受到衝擊,對肩負的糧食安全任務影響至鉅。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農委會在近幾年推出配套措施,包括:保護農地、灌溉水源、建構強固型溫網室,也透過農業保險,降低生產風險,有助於農民防範未然;另外透過科技監測與調整的力量,讓極端氣候發生有所預警,減輕、避免天然災害,提升農業整體韌性,最後是普及建立長期生態監測體系,保存物種跟基因多樣性。
此外,在全球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淨零趨勢下,臺灣農業部門甚將提前至2040年達標,為此,農委會在「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四大主軸下具體提出19項策略與對應的59 項措施,例如碳排資訊盤查,揭露碳排數據,低碳農業經營等,來推動跨單位合作具體落實,並訂定在2040年前增加1,000萬公噸自然碳匯量,並將建立循環示範場域,透過能源化、材料化的方式達到500萬公噸農業剩餘資材零廢棄。
農業減碳是大家都應該關心的議題,而農委會也致力傳達更多農業轉型、淨零排放轉型觀念,期望大家可以一起行動,創造農業的共好共榮。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