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銀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與東協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熱情不減,其中超過4成受訪中企,計劃在未來三年向東南亞擴張,而新加坡、泰國與馬來西亞是排名前三名的目的地。
綜合陸媒報導,新加坡大華銀行(中國)近日公布「大華銀行企業展望調查報告(中國篇)」,調查對象包括588家企業的決策者或高層管理者。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熱情不減。超過9成的受訪企業認為,當前經商環境良好,並伴有強烈的海外拓展需求。
報告顯示,92%的受訪企業對2023年的業務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就行業來看,對當前營商環境最為樂觀的行業,是酒店與房地產行業,緊隨其後的是建築與基礎設施業、製造與工程業。
目的地方面,調查指出,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生效,東協市場備受中企青睞。超過四成的受訪企業,計畫未來三年向東南亞擴張,排名前三的投資目的地國家為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
在東協地區,也有近4成企業希望在中國發展業務,對擴展中國市場最感興趣的國家或地區是泰國(52%)、新加坡(46%),對擴展中國市場最感興趣的行業是批發貿易業(46%)、製造與工程業(45%)。
儘管企業對未來發展前景抱有積極態度,但調查也指出,當前企業仍面臨全球高通膨和供應鏈多元化需求的兩大挑戰。
調查指出,雖然大多數受訪企業預計,未來六個月至兩年內,高通膨狀況將有所緩解,但高通膨給近90%的受訪中企帶來影響,並導致半數以上企業的運營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增加。
至於企業構建多元供應鏈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採購困難、供應成本上升和及時供應備貨要求。不過受訪企業也積極應對,透過建立更牢固的供應商關係,實現供應鏈管理的數位化,並提前儲備原材料確保供應鏈的穩定。
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向高品質、可持續發展,企業也十分重視可持續轉型。幾乎所有受訪企業都表示可持續發展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或至關重要,然而只有近半數的受訪企業已經實施可持續發展措施。制約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措施的主要障礙之一,是能否獲得可持續融資。
大華銀行中國副行長鄭濬表示,隨著RCEP正式生效,中國與東協進一步加強貿易和產業鏈合作,雙方投資往來的熱度持續提升。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