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退休金月領、一次領各有優缺,到底哪種領法比較好,還是要視個人需求和財務規畫而定。理財部落格《艾倫的理財研究室》的版主艾倫日前針對想要月領的民眾,提出4點注意事項,若沒有注意,恐怕會後悔;他也強烈建議,除了勞保退休金,還得透過定期定額5%年化報酬率的投資商品,為自己準備另一筆退休金,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突發事件、年金改革、通膨等,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以下內容擷取自《艾倫的理財研究室》影音:

一、月領金額較低:

勞保年金計算方式是根據「投保年資」和「平均月薪資」計算,因此,月領金額幾乎不可能超過原薪資,甚至多數情況不到退休前月薪的一半;舉例來看,老艾退休前,工作了40年,原本工作時每個月收入都有6萬元,他也習慣每月6萬元的生活水準,結果最後他的勞保年金只領不到3萬,整體生活品質就只能大幅向下修正;雖然,他還有另一筆價值200多萬的勞退,換算下來也能將退休金加到月領4萬,但考慮到身上沒有緊急預備金,所以勞退只敢選一次領。

這個案例中,如果老艾在退休前,有另外再準備退休金,像定期定額提撥分散至全球作配置,以年化報酬率5%計算,工作40年,每月6,000元就能滾出893萬,退休後月領3萬,加利息也要25年才會花完;但若退休前20年才開始準備,可存到的備用退休金僅有244萬,沒另外準備可能會犧牲生活品質。

二、無法彈性運用資金:

勞保選擇月領,就只能每月按固定金額領取年金,若突然反悔,已無法改為一次領,這恐怕會限制對資金的規畫和運用,特別是面對突發狀況或是投資機會;如果沒有一次領,假設遇到生病需要一大筆錢,而手邊只剩一間花了半輩子繳完房貸的房子,月領勞保也只能做到生活打平,這時用房子貸款仍要還本金和利息,如果將月退拿來還錢,生活品質將再被壓縮;從這個例子可以凸顯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

民眾在工作期間,建議先用退休後的悲觀情況準備退休預備金,一般都是以生病為前提作為主要考量,如此退休平安健康時可以放著生利息,發生緊急狀況則不用拼命去借錢;惟預備金額度得依個人狀況而定。

三、受通膨衝擊:

勞保年金請領金額通常不會隨每年通貨膨脹水平及時調整,隨勞工退休時間推移,勞保月領的實際購買力可能下降,就像疫情爆發以來,物價不斷飆漲,但今年只調漲2011、12、16、17、18年月領的退休勞工,去年調漲的則是2009、10、13、14、15年月領的退休勞工;且要調漲也有條件,要CPI大於5%才符合調漲資格。

因此,除了勞保外,還是得自行做好規畫,舉例來說,假如小倫自行規畫退休金,預計退休時可以月領5萬元,退休後想每月花完這5萬,而這5萬中,只有4成比例是勞保年金,這時期他退休金如何規畫就很重要,如果預期通脹率較高,但只靠年金退休,就無法應對生活成本增加的問題。

四、投資回報限制:

勞保基金是由政府和政府委託特定委任機構管理和運作,但目前很明顯的是,收支缺口正在擴大中,最大的根源就是「少子化」和「老年化」;就算政府提高撥補, 17年後,60歲人口比例達到最高,也代表未來17年撥補只會越來越多,但繳稅的青壯年人口持續減少,破產或改革只是時間推移的結果;隨著年金改革聲音越來越大,年改方向是繳多、領少、延後退,甚至有可能以溯及既往,這就成為月領的最大風險。

以小陳為例,他是投保在職業工會的自營商,該案用最高金額計算,從頭到尾都用最高級距45,800元計算,勞保費率12%,月繳3,297元,40年下來,總共繳了160萬元的勞保費,65歲可每月領28,396元,就算年金改革打7折,變成19,877元,一年也可領回將近24萬元的勞保年金,民眾可自行研究市面上是否有月投3,000元,持續40年,可以幫助自己達到月領2萬,甚至3萬元的投資工具,且必須保證能領到身故那天為止。

最後,除了勞保年金,還得再另外準備一份退休金,這也是有些人退休過更好的關鍵所在,大多數人只要做好以下3件事,包括1.專注在本業,提升自己主動收入;2.閒錢做配置,提升自己的資產規模;3.把勞健保、稅務規畫的划算且合法,就能讓退休生活更安穩。

e" allowFullScreen="true">

※本文由《艾倫的理財研究室》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原文請至《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退休金 #勞保 #勞退 #月薪 #月領 #一次領 #年化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