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產業轉型至電動車的同時,也掀起鞏固電池原料供給的搶礦熱潮,擔憂鋰、鎳、石墨和其他重要電池原料短缺,促使汽車廠跨足採礦業。
從汽車廠的行動反映出,儘管市場對電動車電池的需求龐大,但採礦業者並未開採足夠電池原料。如今汽車廠同時扮演投資人與客戶角色,許多汽車業者憑藉雄厚的財力,協助礦場開挖更多礦藏,並能優先購買這些礦物。
通用汽車(GM)1月宣布投資加拿大鋰礦商Lithium Americas,共同開發內華達州的鋰礦場Thacker Pass,這項交易讓通用取得這座美國最大鋰礦場的獨家權利。
福特3月宣布購買印尼鎳礦場的股權,確保電池原料供給,Stellantis於2月表示將斥資1.55億美元,投資阿根廷的銅礦場。
Stellantis執行長塔瓦雷斯4月表示:「你得確保礦產供應,不然就只能關門大吉。」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早年經歷供給短缺後,多年來努力改善電池原物料供應管道。根據特斯拉報告顯示,該公司去年直接與礦業公司或冶煉廠簽定合約,取得電池所需的氫氧化鋰和鈷各逾95%和55%的供給。
儘管如此,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仍表示,缺乏穩定的加工鋰供應是一大障礙。馬斯克曾在推特寫道,「地球幾乎各地都有鋰,但開採和提煉的的速度很慢。」
汽車產業在2020年加速擁抱電動車,預測電動車電池嚴重短缺的聲音日益升溫,使得原物料價格直線上漲。汽車廠高層察覺,礦業公司不僅需要買家,還需要合作夥伴來分攤前期投資成本。
然而汽車廠與採礦業在很多方面都大不相同,異業結盟也為汽車廠帶來新風險。汽車產業有著嚴格的工廠日程表,龐大的全球供應鏈極為精確。反觀採礦業成本超支和延誤司空見慣,甚至經驗最豐富的業者也不一定能斷定投資最終能開花結果。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