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本面強勁表現,醫療股今年來績效相對大盤卻創下30年來最差表現,雖然第一季回檔,第二季初步開始修復偏離,年初至今醫療股表現仍落後歷史均值,全球醫療指數目前本益比降至18.7倍,較去年初的20倍便宜,醫療產業本益比今年來僅擴張4%,對比美股大盤擴張11%,將有不小的補漲空間可期。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第一季目前已公布財報的公司中,醫療股表現再次優於大盤S&P500指數,盈餘67%優於預期,較大盤優於預期的53%佳,更難能可貴的是,沒有差於預期的公司;營收表現方面,更有高達83%優於預期,是所有產業表現最佳,較大盤僅40%優於預期勝出許多,同時亦沒有差於預期的公司。

生技醫療股在業績亮眼、評價偏低下,後市值得期待,建議逢低布局。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指出,疫情進入尾聲,醫療資源及技術發展由COVID-19疫苗及治療藥物,轉回至更多其他新技術的發展推進,新藥臨床實驗以及相關銷售陸續恢復,長期將為整體產業帶來創新商機。市場將重新聚焦在研發能力強的企業,看好基因療法、基因編輯、細胞療法及免疫腫瘤療法等療法的未來發展,並關注包含阿茲海默症、腫瘤、血液疾病及罕見疾病等藥物的研發進展。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游信凱認為,今年是新藥及併購發展年,由於新藥前景佳,對於中小型具市場利基的新藥股,或者是產品剛上市,處於快速成長期的小型新藥股,今年股價表現有機會恢復活蹦亂跳,充滿投資機會,尤其是癌症新藥。隨今年全球主要國家疫情受控,醫療院所的手術治療量能再度回到疫前水準,股價具低估優勢的醫療器材股,後市也值得關注。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分析,全球產業指數中的四大生技醫療指數絲毫不受通膨疑慮與美國升息加劇影響,包括醫療保險、醫檢設備及醫材等各次族群股價也全數反彈走升,主要是資金湧向防禦性資產,加上醫療保健股評價相對便宜,因而使得醫療股成為近期亮點。從歷史經驗統計,大型價值股仍是升息週期下較佳選擇。

#醫療保健 #新藥 #本益比 #醫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