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後,大陸內部政治情勢相對穩定,執行三年的嚴格新冠疫情封控措施,也在一夕之間放開。然而,台灣最該注意的,是大陸對台系統重整後對台諸般舉措的改變。由於陸客、專業人士尚不能來台,因此現階段大陸推動的對台交流工作,主要集中在邀請台灣各界赴大陸。今年以來,除了政黨、工商團體,包括基層村里長、宗教團體與宮廟代表等,亦絡繹不絕赴陸參訪。另外,學術界、智庫與各類社團,據悉也都接到對岸相關單位的邀約。兩岸交流雖尚未花開,但似有春暖跡象。不過,吾人要注意的是:兩岸經貿交流由務實走向務虛的態勢。

信奉歷史唯物論的中共認為,經濟為主的下層建築,會影響政治、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築;也就是說,透過經濟先行,可建構有利兩岸融合發展的政治社會氛圍。因此,大陸對台政策一向著重在經貿層面。但和過去最大的不同,現階段大陸推動兩岸經貿融合過程,越來越強調要掌握主導權,也更清楚自己的目標。基於此,大陸推動兩岸經貿交流,一向分為「務虛」和「務實」兩個軸線。

為了招商引資,大陸一些省市每年都會舉辦各類台灣周、經貿論壇。這些活動的固定模式,主要包括幾個部分:省市領導會見、最新惠台政策或措施說明、在地台商投資經驗分享等。這類經貿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塑造兩岸經貿融合的氛圍,通常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近年來,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兩岸情勢的緊張,大陸省市領導在和台灣工商團體會見場合的發言,不但更多著重在政治論述而非僅是經濟民生,有時甚至還會要求台灣方表態。就是說,這部分著重在「務虛」的政治效果。

另一方面,鼓勵台灣企業投資,仍是大陸各省市對台的重點工作。因此,大陸各省市會依其省市產業發展方向,針對特定台灣產業、企業提供綠色通道或政策優惠,藉此吸引特定台灣產業、企業赴該省市投資。近年來,隨著大陸提出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的產業發展方向,大陸更強調對台灣企業的「挑商選資」。

對大陸來說,加強引進特定產業的台灣企業,一方面符合其對台融合發展戰略;同時又可藉此突破美國的科技封鎖。然而,在招商引資方面,由於大陸各省市之間仍呈現競爭關係,再加上台灣企業在確定投資前都非常低調,因而兩岸經貿交流的「務實」部分,在塵埃落定前多不會曝光在檯面上。

事實上,隨著大陸的不斷開放,全球外資紛紛湧入,占大陸外來投資比重越來越低的台商,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如從前,再加上大陸本地企業的快速崛起,使得台商的重要性逐漸下降。反映在兩岸經貿交流,則呈現台灣工商團體赴大陸參加的「務虛」活動越來越多;但台商在大陸投資金額,由最高的2015年146億美元,到2022年已經下滑到44.8億美元,就是說,台商「務實」投資大陸的態勢急遽下滑。

因此,台灣工商團體若沒有辦法提出務實可行的兩岸產業合作規劃,或具戰略觀的兩岸產業合作方向,同時促成政府訂定積極的對陸經貿政策;且長期以來慣於利用大陸低製造成本優勢的台商,若只想持續利用大陸人口、土地紅利,或只是依託跟大陸官員的關係而不亟思如何升級轉型,那兩岸經貿交流將會越來越走向務虛;台灣對大陸的政治價值也將越來越超越經濟價值。

嚴肅的說,台灣的安全是奠基在堅強的產業實力。俗諺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當大陸產業奮起直追時,兩岸經貿交流仍只是停留在觥籌交錯、酣宴喧嘩,那台灣不但只會淪為大陸展演政治主張的樣板,更會如溫水煮青蛙,逐漸失去發展的主體性。台灣擁有傲人的全球產業競爭能力,台灣企業家多具有刻苦勤勞的勤奮精神,兩岸產業也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台灣工商團體、企業面對大陸時,應多講實力而不是講關係,多講經濟產業如何合作而不是著重在政治表態。

也就是說:台灣工商界應秉持自謙而不自卑、自重而不自傲的精神,在不卑不亢原則下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莫讓兩岸經貿交流淪為務虛的煙火式政治秀,只有這樣的務實行穩,兩岸經貿才能真正致遠。如此,才是兩岸經貿交流的正辦,兩岸經濟產業也才能有真正健康有序的發展。

務虛的交流是為務實的合作奠定基礎。如何推動更多務實的互動,減少務虛的迎來送往可能耗費的寶貴機遇,是在近來的熙來攘往中,兩岸政府、工商團體、企業界,都必須冷靜思考的課題。

#台商 #兩岸經貿交流 #兩岸經貿 #大陸 #企業 #省市 #台灣 #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