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聯準會(Fed)自去年3月起的激進升息行動進入尾聲,中國的數位貨幣發展也邁向全新的階段。江蘇蘇州常熟市決定自5月1日起,所有區內的國有企業員工和公務人員,薪水發放全部改以數位人民幣的形式支付,蘇州下轄的其他地區則以試點方式,推行同樣計畫。

與此同時,四川成都也以住房公積金有關的存提發還等主要業務,開通數位人民幣的應用,並逐步落實到更多領域的運作上。而法國巴黎銀行(中國)則在5月4日宣布與中國銀行合作,成為參與大陸數字人民幣(即數位人民幣)發展的第一家外資行。

中美兩強在經濟層面的較勁,從貿易戰、科技戰打到金融戰,一路居於下風的中國,金融領域的表現顯得相對突出。去年先利用俄烏戰爭的機會,與俄羅斯推廣各自開發的清算系統,取代環球銀行電信金融協會(SWIFT)的運行方式,而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烏地時主動提出,以人民幣作為購買石油貿易結算貨幣的倡議,則在今年得到突破,巴西、阿根廷先後決定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將以人民幣作為結算的貨幣。

這些「去美元化」的創新作為,除了各國有不同的盤算之外,就絕對數量而言,對於當今國際上擁有絕對優勢的美元地位,幾乎沒有影響。但數字人民幣的出現,很有機會改變這樣的現況,尤其中美兩強的中央銀行,對於「擁抱數位」的態度截然不同。

中國人民銀行自2020年8月試行數位人民幣以來,今年進一步將其列進流動中現金(M0)的範圍,並陸續開始不同場景的運用,上述常熟市即為一例,全蘇州更將全年的數位人民幣交易目標訂在2兆人民幣,這樣做豈是單純的試點,應該視其為全面推廣的前兆,一如國際貨幣基金(IMF)年初的研究,單一貨幣體系將會被多元貨幣體系所取代,而以人民幣數位化帶來的挑戰,則是不容忽視的新環節。

數位人民幣逐步開放運行,外界多聚焦在此一新貨幣的上路,將透過金流的追蹤,讓洗錢與逃稅等行為更容易受到制約,也將因缺乏匿名性的特性,導致個人隱私遭致侵犯而不易推廣。除此之外,其實人民幣的數位化對於現有的金融運行體系,造成的空前影響一樣值得關注,提供以下幾項觀察做為參考:

首先,數位化將為人民幣的國際化跨出重要的一步。傳統上對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多聚焦在匯率波動是否進一步開放,以及資金流動限制的放寬上,如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位貨幣來看,貨幣價與量的調控權,還是會牢牢抓在手上,但它的推出,一方面可以擺脫SWIFT運作的限制,讓部分國家免於遭到金融制裁的威脅,另一方面,相較於傳統匯兌於國際貿易上的運用,不只時間效率提升,以中國和東歐的貿易進行估算,可以節省交易成本達10%。這也是去年第三季國際清算銀行(BIS)主導,人行等四個央行參加的貨幣橋(m-bridge)跨境支付,受到美國政府在內的多國高度關注的原因。

其次是貨幣政策傳導效應的提升。坦言之,美國之所以採取量化寬鬆放出大筆現金,之後又暴力升息密集抽回流動性,甚至引發區域銀行接二連三倒閉的效應,凸顯目前的貨幣政策傳導過程,很容易失靈。而數位人民幣可以透過特殊的註記或智能合約等設計,進行精準的投放,跳開了商業銀行為主的傳導環節,貨幣政策效果將很少打折扣,甚至可以和財政政策合而為一。

舉例來說,產業政策決定要推廣新能源車,由人行編列了一筆錢,錢可以直接匯到符合條件的消費者帳戶上,或透過註記,只能是購買新能源車的貸款,商業銀行才可予以撥款運用,如此一來,會使得政策的落實如臂使指,絕少出現偏離。

最後要提的一點是,以人行對於數位貨幣之如此積極,與比特幣強調的去中心化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普遍來說,各國央行對於自身在金融領域的控制權,尤其是貨幣政策的主導權,均相當重視並排斥其他部門的干涉,但以去中心為的區塊鏈發展技術,讓比特幣一出現,就站在各國央行的對面,挑戰其權威。

幾番交手下來,虛擬貨幣短期內雖成不了氣候,但傳統的央行貨幣出現了替代品,犯錯的空間也受到壓縮,例如美國長期採行貨幣寬鬆政策,錢愈印愈多、美元匯價走貶,比特幣就成了資金擁抱的新對象,價格也快速攀升。人行對其在貨幣領域的話語權,相信重視的程度更勝於聯準會,於是把數位貨幣的發行權以最快的速度拿回手上,成為全球最積極推動數位貨幣的央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台灣身為大陸之外,人民幣存量第二大市場,對此風起雲湧的變化,不知我們的央行做何感想?期待也能在數位貨幣化的進程中,拿出讓人眼睛一亮的成績來。

#推廣 #央行 #中國 #數位人民幣 #民幣 #貨幣 #人行 #領域 #數位 #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