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務公司今(5)日指出,與長榮海運合資的第七貨櫃中心於5月1日正式啟用。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表示,第七貨櫃中心為全台首座全自動化貨櫃碼頭,全區採用無人車機、遠端遙控及AI系統,能顯著提升櫃場作業效率,同時創造更優良的作業環境,期待長榮海運公司藉由高效能的自動化作業,再創高雄港櫃量新佳績。

港務公司與長榮海運個別投資超過200億元的第七貨櫃中心在今年五月啟動第一階段(2.5席深水碼頭、櫃場等)營運,第二階段預計在明年5月啟動,全面營運後,第七貨櫃中心可供4艘全球最大的2.4萬TEU貨櫃輪同時停靠,預計年作業量至少可達450萬TEU/年,長年目標650萬TEU/年。港務公司預估七櫃加入後,可讓高雄港空間重新配置,更有望讓高雄港重新挑戰前十大貨櫃港。

港務公司5日指出,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具備5席國內最大貨櫃碼頭(水深-18公尺、全長2,415公尺),能供4艘2.4萬TEU超級貨櫃輪同時靠泊,同時採用全國首座25排遠端遙控(Re-mote)無人橋式機、全自動化無人門式機、智慧化通關閘口等機具設備經營碼頭前後線,並導入獨立5G系統、光纖、物聯通訊網(IoT)覆蓋全場,搭配長榮海運公司智慧化櫃場作業系統(TOS)及全區即時用電監控系統等人工智慧協調港口運作,是高度自動化、智慧化之先進貨櫃中心。

港務公司說,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大流行,在全球人力市場短缺、突發性封港等情況下,造成船舶靠港延滯、碼頭壅塞、貨櫃裝卸作業延誤,多數航運業者雖已將大多資料及數據數位化,惟在港口運作上卻缺少了人工智能(AI)及全自動化系統輔助,高度的仰賴人工作業導致疫情時代傳統碼頭經營備受極大挑戰。

港務公司說,雖現今疫情已逐漸趨緩,惟就港口長遠發展規劃,全自動數位化經營模式為未來先進港口經營必要轉型。因此,港務公司與長榮海運公司斥資409.5億元率先佈局,與時俱進並跳脫傳統思維,以不到5年的時間攜手打造國內首座「全自動化貨櫃基地」,更優質及現代化的經營環境,讓第七貨櫃中心成為臺灣港群產業升級的示範基地。

李賢義更指出,創新突破的路並不好走,過程中更是經歷了疫情大爆發時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導致工程施工極度艱難等困境,港務公司及其專案、監造團隊台灣世曦顧問公司、宇泰顧問公司等,在與長榮海運公司長達4年多不間斷的會議研商、討論及重大決策,以先進工法、分標策略及同步施工等多元方案克服難題,用最短時間建造第七貨櫃中心,在瞬息萬變的海運市場搶奪先機,成為亞太最具現代化大型貨櫃基地。

港務公司表示,將掌握第七貨櫃中心契機,持續推動高雄港區貨櫃碼頭重新配置調整,發揮港務資源最大的效益,厚植自身實力,鞏固高雄港貨櫃樞紐地位及提高臺灣港群競爭力,全力為台灣經濟發展加值創量。

另針對高雄港今年貨櫃量下滑,港務公司表示,高雄港今年1到3月櫃量211.2萬TEU,較去年同期240.6萬TEU減少29.4萬TEU,減幅12.2%,其中轉口櫃94.5萬TEU,較去年同期103.4萬TEU減少8.9萬TEU(減幅8.6%),進出口櫃115.1萬TEU,較去年同期135.7萬TEU減少20.6萬TEU(減幅15.2%)。

港務公司說,主因為1、2月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及作業天數較少,亞洲地區部分工廠停工及需求萎縮,另受俄烏戰爭僵持,全球性通貨膨脹及升息效應,抑制消費需求,庫存去化緩慢,影響海運市場,致櫃量減少。至於今年全年高雄港預估櫃量為910至920萬TEU。

#高雄港 #長榮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