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場由歐盟協辦的論壇,探討中國、印度、土耳其眼中的歐洲。與會的北京大學學者表示,中國認為歐盟在俄烏戰爭的表現「偽善」,引起牛津大學學者反駁中國政府才是最偽善者。
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由歐盟23個會員國及英國資助的「歐洲大學學院」(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EUI)今明兩天舉行年度大型論壇,探討歐洲面臨的經濟、能源、環境、全球化、治理等多種挑戰。
今日議程之一聚焦在前述3大國如何看待歐洲的全球角色,由參與牛津大學歐洲研究中心「CITRUS」(指中國、印度、土耳其、俄羅斯與美國)計畫的跨國學者分享看法。該計畫旨在研究這5國眼中的歐洲,預計今年底完成報告。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歐洲史教授艾許(Timothy Garton Ash)根據該計畫目前研究資料,指出中、印、土的觀點與歐美認知有幾個重大差異。
首先,相較歐洲與美國大致上都想要烏克蘭獲得勝利,中、印、土要的則是盡快停戰,即便這代表烏克蘭將放棄很大一部份領土。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俄國發起戰爭,這3國視俄羅斯為完全可以接受的夥伴。
他以該計畫民意調查為例,當問到誰是盟友或必要的夥伴時,美國在印度民調中獲87%同意、歐盟獲82%、英國獲80%,俄國也獲80%支持。土耳其的民調更驚人,歐盟獲73%,俄國獲69%,但與土耳其同為北約盟國的美國只獲65%。
其次,當問到「哪個國家最接近真正的民主」,有77%中國人的答案是中國,艾許說完立即引起現場一陣笑聲。他提醒,由此看來向中國訴求民主理念恐怕行不通。
再者,「南方世界」(global south)的框架對這些國家也無效,像南亞的印度並不自認屬於南方世界。艾許分析,中、印、土3國看待自己是「曾經的偉大帝國,然後在歐洲帝國殖民主義下受苦難,如今重新躋身國際強權之林」。
艾許直言,20年前歐洲人天真的希望,20世紀晚期的歐洲將成為世界的模範,那是一個多元治理、以法治為基礎、合作、跨國治理概念當道的歐洲;但如今看來,這個世界將會更像是19世紀晚期的歐洲,也就是一個有許多帝國競爭的地方。
他特別對歐盟提出兩個建議:「第一,少一點說教、多一點聆聽,沒有人比歐盟更愛說教,但你得更瞭解這些國家,才能與他們往來;第二,雖然我們不該對自己的價值有任何妥協,但與其以價值說教,更多一點以利益為基礎的對話,才能從這些國家得到更多(成果)。」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助理教授呂曉宇分享從中國觀點看待歐盟的全球角色,有兩個觀察。
一是在規範與利益之間進退兩難。因歐盟自視為以規範為基礎的國家,「但你們現在得從地緣政治利益和規範之間作選擇」,他以俄烏戰爭的辯論為例,表示「在中國,即使主張應公開譴責俄羅斯的人,也對加入歐盟行列遲疑,原因很簡單,覺得歐盟偽善。」
呂曉宇認為,歐盟要求國際對烏克蘭採取一致行動支持,但對阿拉伯盟邦以軍機介入葉門內戰、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領土等事件則態度不同,「對中國而言,歐洲是選擇性執行它的規範…歐盟應該坦言(挺烏)是為了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
他還說,歐洲將中國視為「沒有與我們共享價值的崛起中強權」,成為雙方合作的障礙,「但回到1980年代中國開放初期,我相信中國與歐洲國家共享價值更少,但卻不影響合作」。
呂曉宇強調即便過去10年中國政治變化,中國與歐洲仍有許多共同價值。論壇主持人在此時打斷、請他舉例,他說,例如中國和歐洲對全球化的立場相同,都要求要有管理、有規則,對於衝突中國家應尋求和平解決的立場也一致。
他質疑歐盟價值有雙重標準的說法,遭到牛津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梅爾(Hartmut Mayer)的挑戰。
梅爾說:「我們可以輕易的批評歐洲偽善,進一步說,每個國家、政府、社會都有偽善的一面,但沒有人比中國政府更偽善了。」
他舉例,中國愛教訓他國勿干涉內部事務,但自己同時對中東歐設下「16+1」戰略,並以雙邊往來分化歐洲國家。「當你說歐洲與中國有相同價值,我們可以討論誰能定義其內涵,是關於發展、人權還是自由?」
梅爾主張,當許多複雜的議題被均等化,例如說大家一樣偽善,並對應該處理的議題沒有優先順序時,我們該怎麼建立一個全球秩序來解決全球性的問題?
在與會者多數批評歐洲的氛圍中,梅爾喊話,如果你想要一個自由社會,不能忽略民主自由基礎來自歐美,「不要說歐洲什麼都做錯」。他建議歐洲與中國等國對話的起點,是瞭解彼此各有歷史,但也都對全球負有責任。(編輯:楊昭彥)1120505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