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許多耳鼻喉科、兒科診所,每天都有小朋友擠爆診間,兒科醫師觀察,儘管國內新冠疫情漸歇,最近社區流行的病毒,不是新冠肺炎或是早前流行的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而是以咳嗽和鼻塞、發燒為主要症狀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由於該病毒的發作症狀跟感冒太相似,第一時間很難察覺,兒科醫師提醒,這款病毒每個人遲早都會得,躲也躲不掉,4歲以下小小孩若近期有出現上述症狀,家長就醫時就要有警覺性。

兒科醫師黃瑽寧最近透過臉書發文向家有幼童的家長示警,提到如果最近發現家中的小小孩,出現了咳嗽加上高燒不退的症狀,驗了新冠肺炎確定沒有確診,那可能就要懷疑,孩子可能感染了現在社區正流行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黃瑽寧提到,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病毒,都是一種單股核糖核酸(RNA)病毒。當感染到Hmpv時,病毒潛伏期約為3至6天,常見的症狀除了高燒,臨床還會出現咳嗽和鼻塞。且因hMPV症狀在嬰幼兒、免疫系統較弱,還有年長者身上會更劇烈,因此hMPV跟今年初一度流行的RSV病毒一樣,都是兒科醫師嚴陣以待的「小小孩殺手」。

根據《heho健康網》報導,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指出,跟早期的新冠肺炎相比,hMPV病毒對人類的殺傷力雖然沒這麼大,但包括早產兒、5歲以下嬰幼兒,以及有先天性心臟病、氣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孩子,甚至是患有免疫疾病或癌症的孩子們,對hMPV病毒都不能輕忽,儘管該病毒並不強,但後續引發的併發症跟感染問題,容易對上述族群帶來關鍵性傷害。

一旦感染到hMPV病毒,黃瑽寧醫師表示,目前沒有針對這款病毒的特效藥,感染後的治療,主要以退燒、止咳、打點滴等支持性療法與症狀緩解治療為主軸;但患者若有出現像是中耳炎等細菌感染症狀,則會搭配抗生素治療。

吳昌騰醫師並指出,hMPV 傳染方式包含飛沫、直接、間接傳染,雖然現在口罩解封,但對於平時過著團體生活的孩子們,預防上還是建議戴口罩、勤洗手與環境消毒,比較能有效防範病毒。他並從急診的角度觀察,認為在春末夏初之際,最近臨床以腸病毒造成重症的風險,可能還是比hMPV再高一些。

#病毒 #hMPV #症狀 #兒科醫師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