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業於21日舉辦「我國稅制接軌國際租稅趨勢及產業策略研討會」。財政部賦稅署長署宋秀玲分享台灣稅制的蛻變與企業因應之道指出,台灣近年實施三層文據移轉訂價制度、建立境外電商課稅制度,CFC(受控外國公司)制度也於今年施行。
因應國際反避稅浪潮,台灣絕不能置身事外。因此面對OECD的「全球利潤分配稅制」、「全球最低稅負制」兩大支柱,我國稅制勢必須妥善因應調整。
面對歐盟稅務不合作檢查之「租稅透明」、「公平稅制」及「執行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BEPS)措施」三項議題,台灣在稅務資訊之交換及租稅公平也做了諸多努力,宋秀玲表示,迎戰國際的租稅情勢,未來稅制規劃上將以宏觀、遠觀及國際觀規劃。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營運長陳彩凰表示,現今國際租稅趨勢很明顯,是朝提高跨國集團租稅透明度、強化稅負公平性及新增環境稅三大構面進行,過去透過紙上公司隱匿利潤或交易安排而降低稅負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副總經理張維欣建議,跨國企業也應多加研究國際稅務爭議案例,瞭解整體稅務機關最新主張及看法,以免誤觸禁區,除鉅額補稅外,尚可能因商譽受損而影響集團的長久發展。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執行副總經理廖月波表示,為跟上國際減碳潮流,台灣在今年2月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將全面檢視工商業碳足跡、建立盤查制度,以徵收碳費。
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在2023年10月開始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適用對象為鋼鐵及下游產品(例如螺釘、扣件)、鋁、電力、化肥、水泥及氫等, 而2030年開始,CBAM適用對象計畫擴大至歐盟排放交易所有產品。
廖月波建議,在企業因應策略方面,首先應持續關注各國律法變動外,辨別產品是否在各國訂定的範圍清單內,是否會有重大稅務影響,其次,企業也應立即進行跨部門間的整合,最後應建立評估各國政策對稅務治理的風險機制,將營運面與稅務治理相結合。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