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年疫情,在2021年台股萬八時,有些存股族的科技ETF買在高點,即使今年首季漲逾2~3成贏大盤,漲最多的是00757達近35%,但帳面仍大虧,不禁害怕報酬有機會轉正嗎?如果快退休了該怎麼辦?理財達人「存股方程式」版主表示,絕對不要高估自己忍受資產波動的能力!年紀越大,越承受不起震盪的壓力,建議自組ETF抗震套餐,這3件事都做到,存股超心安。
「存股方程式」版主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2020年疫情大爆發後,全球股市大起大落,先是疫情衝擊而暴跌,再來是美國開啟無限量化寬鬆而大漲,接著量化寬鬆退場,俄烏戰爭爆發、通膨增溫,美國開始暴力升息打通膨,於是股債雙殺,直到近半年,科技股回溫、升息循環即將結束,股市才逐漸回穩。
版主認為,近3年多空拉鋸,全球股市上下震盪十分罕見,相信每位投資人的證券資產,帳面損益也是波動劇烈。年輕投資人對於個人資產波動,也許可以比較坦然面對,畢竟有的是時間,只要做好資產配置,長期都是往上走的,一時的虧損可以靠時間來弭平。但如果年紀漸長,已接近退休年齡(甚至已退休),面對這麼劇烈波動,能坦然面對嗎?還有「時間」等待報酬翻正嗎?
版主指出,最近不少長輩詢問,在美國開啟無限量化寬鬆、全球股市大開資金派對時,進場買進不少科技型ETF,例如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國泰智能電動車(00893)、富邦未來車(00895)、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統一FANG+(00757)等,目前帳面嚴重虧損,由於即將退休,面對證券資產的大幅震盪,內心恐慌不止。
ETF抗震組合需符合3項要件:主從有別、全球布局、股債平衡
版主建議,部分特定科技型ETF,例如00891、00893、00895、00830、00757,都是未來科技趨勢不可或缺的要角,比如最火紅的AI、電動車、半導體等,長線應會逐步走高,只要能撐過這段全球景氣低迷期,也許1、2年,帳面報酬會有機會轉正,待解套之後再思考去留,調整持有比例。
版主認為,真的不要過度高估自己忍受資產波動的能力。當個人資產價值大幅減損時,有人會很帥氣地說:「正是撿便宜的時候」或「時間到就漲回來了」。說起來容易,當自己親身面對這種狀況時,絕對是另外一回事。
當資產價值大幅減損時,心裡必定承受不少煎熬,甚至可能因此做出錯誤的決策。尤其是,當年紀愈大,資產大幅波動造成的心理壓力必定更大。年輕的投資人時常高估自己的承受力,而讓個人資產配置失衡,過度買進波動劇烈的產品,例如科技型、槓桿型ETF,直到年紀漸長,才發現波動承受力沒想像中的那麼高,此時才想調整資產結構,調整過程又會是一番心理煎熬。
版主強調,存股最重要的2大要素,是時間與資產配置,一組優質的資產配置,能夠降低資產波動,也能提升個人面對波動的承受力。版主建議,優質的ETF資產組合需符合以下3項要件(至少也要符合2項):
1. 主從有別:市值型或高息型為主,特定產業型為輔。
2. 全球布局:橫跨兩個市場,例如台股搭配美股。
3. 股債平衡:適度配置美國公債或投資級公司債。
資產配置能符合版主提出的要件,相信面對劇烈波動時,一定能更坦然面對。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存股方程式》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