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去年KPMG針對全球CEO進行調查,發現環境與氣候變遷被視為影響台灣企業的第二大風險。5成的CEO認為,在未來三年內「對社會議題應採取更為積極的態度」將是加速ESG策略發展的關鍵。
今年為台灣碳管理的重要行動年度,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開始施行、相關主管機關的行動落地、國際上的CBAM亦要求企業進行碳揭露與碳確信。
如何讓企業永續經營具體落實到減碳目標的執行,亦能持續保持業績成長,是公司治理重要的一環,也是董監事的重要議題。
KPMG安侯建業執業會計師黃郁婷表示,台灣2050淨零入法,國家的淨零路徑,須由各界一起努力,政策不斷推陳出新,企業除了合乎規定,還會面臨國際品牌的要求,減碳才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當排碳不是零成本,環境成本內部化,會衝擊企業的獲利能力,如何評估氣候變遷對財務報表帶來的影響,非財務績效的評估,會越來越重要。
公司往永續/淨零的路徑路邁進,策略的制定、系統如何配合,如何回應利害關係人的需求,都需要提早規劃,脫碳轉型不只是風險,從中辨識機會,提早布局,肯定利大於弊。
KPMG畢馬威財務諮詢董事總經理陳文正認為,企業如何加速脫碳邁向淨零,這已經不是口號而是企業競爭力與生存的關鍵要素之一。
連續兩年的KPMG全球CEO前瞻大調查中明確指出環境/氣候變遷風險皆被列為前四大風險議題中,凸顯伴隨著地緣政治及氣候法規法制化的腳步企業的經營成本與風險逐步增加更遑論經濟衰退及通膨壓力的影響。
依據綠色和平組織推估顯示,若扣除台電FIT與台積電採購綠電部分,全台灣綠電總量目前僅1.56%進入自由市場交易,若對照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揭露資訊截至2023年3月底也只有84.4萬張再生能源憑證交易量,反觀2022年全年再生能源發電量約216.32億度,約當可以轉換成2,160萬張再生能源憑證。
陳文正認為,如果政府法規與市場機制接軌進度調整,將可以有效解決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陣痛議題,進而期待再生能源憑證現貨/期貨市場、VPPA市場、Aggregated CPPA及更多創新方式透過彰顯環境效益價值促進再生能源增加及多元化。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