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生醫巨擘楊育民30日以育世博董事長身分出席台北生技園區的啟用典禮。楊育民已5年沒回台,心繫生技的他認為,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已看到雛形,但必須要去政治化,才能讓產業健全發展。
曾任前羅氏製藥全球技術營運總裁的楊育民,2021年1月和雅琪創投常務董事Rovert Nelson成立的韌力生技,不僅以首輪募得8億美元資金造成轟動,韌力接獲莫德納mRNA新冠疫苗代工訂單,成為全球關注話題,最近更獲得美國政府4.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23億元)的低息長期貸款,備受關注。
楊育民表示,投資生技可以用組合式策略來降低風險,增加勝率。以下是他的看法紀要:
問:如何看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
答:已經看到雛形了,業者也知道怎麼樣做藥,繼續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只是產業要健全,快速打進國際競技場就要去「政治化」!
問:為何生技業一直淪為政治口水戰?
答:生技產業投資風險高、報酬率高!但一個新藥的開發需要十年以上,不像電子業,可能兩年就有成果了;電子業的兩年開發期,比較不會有政治選舉的干擾;但生技業的十年往往會碰到大選、政黨的輪替,就常常落入政治口水戰,宇昌(中裕前身)、浩鼎、高端都是例子。近十多年來,每次的大選,就會有一家公司當祭品,因此產業的發展,常常是進一步,退兩步,真的是一條漫長又十分辛苦的路!
問:現在不少科技或傳產業想跨足生技,你有何建議?
答:生技投資確實是高深的學問,期間變數也很多,我建議可採取「投資組合」的觀念,不要只壓寶一家公司,如果手中有10億元,分開投資10家,每家1億元,只要其中一家成功了,獲利可能超過10倍,就可以把看錯的9家都賺回來;如果有做功課,那麼成功可能會超過兩家以上,賺率就更高了。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