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上市ETF不少,市值型就有兆豐龍頭等權重(00921)、群益台灣ESG低碳50(00923)和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等3檔,皆為0050進化版,選股更重視獲利、ESG和低碳等表現,皆有半年或季配息,滿足存股族需求。ETF基金公道伯提醒,搶購未上市ETF若破發(股價跌破發行價),賠的不僅是價差,還有機會成本,無異於跟「把錢放床底下」差不多,比放銀行還慘!

ETF基金公道伯在臉書發文表示,買新掛牌上市的ETF又賠錢了?不只可能虧了基金「破發」的顯性成本,還得加上這個「機會成本」!為什麼說不用急著在新基金、ETF掛牌上市就先買呢?常看到新聞、廣告、YT老師或達人專家,一窩蜂推薦同檔還沒上市的新基金、ETF時,就知道又要割韭菜了?啊不是,只是業者、老師急著收錢而已。

還沒掛牌上市的ETF,真的不用急著搶先申購,提早把錢交出去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業者收到錢,其實也無法立即拿去買股票,通常只會在ETF掛牌前2~3天才會開始建倉,目的是希望不要讓掛牌第1天價格,偏離投資人成本太多,但其實投資人把錢留在身邊,還能做些其他運用,根本不必把這筆申購款,卡死在別人手上這麼久。

破發=投資賠錢+機會成本,意即12天賠掉逾2.85%,是虧本0.47%的5倍!

舉例來說,就拿近期募集的新ETF,國泰台灣領袖50 ETF(00922),這檔號稱是台灣市值型ETF的進化2.0版,發行價15元,也就是搶先在3/8至3/10申購時,1張要1.5萬元,而昨(27)天上市直接破發,股價只剩約14.93元,看起來像是「只虧了0.47%」,但…這裡有你沒注意到的機會成本!今股價續跌至14.88元。

從這檔ETF募集(3/10至3/27)的最後1天,這段期間台股是上漲的,盤中最高從15526漲到15896,約漲2.38%,而0050或006208更漲約2.58%,所以投資人實際賠掉的是「投資賠錢+機會成本」,「虧本0.47%」+「少賺2.38%」,在募集期間的短短12個交易日,總共賠掉逾2.85%!

投資人之前繳了新基金申購款,等於是將一筆錢卡死在:「確定沒機會跟隨股市漲跌的未上市基金」中,等於是做了比銀行存款還無效的運用,這跟「把錢放在床底下」其實是差不多的,所以投資朋友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要注意的不只是標的好壞、是否真的是未來趨勢還是假議題之外,還得耐住性子不被專家、業者的話術洗腦,才不會急著跳上車,最後開牌時,才發現其實「上錯車」!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ETF基金公道伯》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存股 #ETF #市值型 #00921 #00923 #00922 #0050 #破發 #ESG #低碳 #機會成本 #基金 #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