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及邏輯元件需求疲軟,12吋晶圓廠產能今年成長可能趨緩,增幅約6%,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期,2026年12吋產能仍將達月產960萬片,創新高。其中,美國產能占全球比重將自2022年的0.2%,拉高至近9%,翻升45倍。
SEMI表示,全球12吋晶圓廠產能分別於2021年及2022年強勁成長11%及9%,2023年因記憶體及邏輯元件需求疲軟影響,成長可能趨緩,增幅將降至6%。
雖然12吋產能成長放緩,不過,半導體產業仍專注於增加產能,以滿足強勁的長期需求。SEMI預期,2026年12吋月產能將達960萬片,晶圓代工、記憶體及功率元件是驅動12吋產能創高的主要動力。
將有82座新廠及產線於2023至2026年陸續量產
SEMI指出,包括台積電、聯電、英特爾(Intel)、中芯、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又稱格芯)、三星(Samsung)、SK海力士(Hynix)、美光(Micron)、鎧俠(Kioxia)、英飛凌(Infineon)、德儀(TI)等,將有82座新廠及產線於2023至2026年陸續量產。
中國雖然面臨美國出口管制,在政府持續投資12吋成熟製程,2026年12吋晶圓廠月產能仍可望達240萬片規模,全球比重將自2022年的22%,上揚至2026年的25%。
韓國因記憶體市場需求疲軟影響,12吋晶圓廠產能占全球比重將自2022年的25%,降至2026年的23%。台灣12吋產能全球比重將自22%微幅滑落至21%。日本在面臨其他地區的競爭下,12吋產能全球比重也將自13%降12%。
外資分析師表示,手機、PC、消費性終端市場的半導體下降循環,已經過了最嚴重的時刻。不過,工業、車用晶片市場尚未開始修正。預估今年庫存水位很快會恢復正常,PC、手機市場需求也有望攀高。英特爾將在第3迎來PC回補庫存商機;手機市場方面,高通有望在1季之內達成庫存供需平衡。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