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壓力大,時常需要靠珍珠奶茶、雞排、啤酒等食物療癒心靈,卻不小心引來俗稱「帝王病」的痛風找上門,且有許多人更因關節痛到無法起身行動,只能躺在床上休息,醫師呼籲,若要避免痛風發生,日常飲食須避免海鮮、內臟、動物脂肪等高普林食物及酒類、含糖飲料等,尤其是含果糖的手搖飲,才能免受痛風之苦
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潘郁仁醫師指出,痛風是一種急性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紅腫、發熱、劇烈疼痛等,主要發生原因是尿酸結晶累積在關節,時間久了便引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長痛風石等,其中,痛風石通常長在手指、腳趾、膝蓋、手肘、腳踝等較長發作的關節處。
潘郁仁解釋痛風引起原因,主要是因血液中累積太多尿酸,男性尿酸大於等於7.7 mg/dL,女性大於等於6.6 mg/dL時,就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是普林(purine)經肝臟代謝而來,若吃太多高普林食物,人體就會累積過多尿酸進而引發痛風。
潘郁仁強調,每個人引起痛風的狀況不一樣,有的患者只痛一次,有的患者會反覆痛,但有些病人只是尿酸高,不一定跟痛風有關,且尿酸溶解度為6.7mg/dL,超過才會開始結晶、堆積。不過高尿酸族群常伴隨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中廣型肥胖、心血管疾病,且腎臟不好的人,尿酸也排不出去,更容易造成腎功能不佳,甚至出現腎病變,進入惡性循環。
潘郁仁舉例,之前有個19歲病人,體重90公斤,身高165,BMI達33,屬中度肥胖,因反覆痛風就診,當告知其肥胖是痛風病因時,便努力減重,1個月減7至8公斤,結果因減重過快,運動水分補充不足,導致關節長出痛風石,因此他建議減重民眾,每周減0.5公斤至1公斤就好,不宜過快。
此外,潘郁仁也提到有些原住民如布農族,有很高的痛風盛行率及高尿酸血症,多與家族遺傳有關,建議家族若有2、3個痛風患者,小孩青春期就要測量尿酸是否偏高並注意飲食;有些病人痛風1年發生4、5次,或尿酸結晶已產生痛風石,都屬於難治療病人,應盡早到風濕免疫科治療。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