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去年大洗牌,據全球藝術市場數據庫Artprice統計,去年總成交額165億美元、排史上第四高,不僅出現週期性失衡,也出現美、中兩大市場勢力消長。其中,大陸交易額年減34%至39億元,是十多年來首見,反觀美國交易額年增26%至73億美元創高,並躍居全球最大交易國。

全球藝術市場有三大勢力-美國、中國大陸、英國(去年交易量21億美元),去年全球44%業績來自美國市場,最高價作品主要都在紐約成交(29件上市作品中,有25件逾5,000萬美元),且美國交易量最大、逾15.8萬件,占全球拍賣量的22%。

Artprice指出,受疫情影響,亞洲市場大幅縮減,但西方市場逆勢創高,主要是大陸成交總額年減20億美元,許多拍賣會因疫情推遲或取消,大陸長三角地區成交額跌幅最大、逾65%。不過,東京、新加坡和首爾的需求仍超過當地供給。

若按純藝術和NFT拍賣收入排名,亞洲前十大城市仍以北京居首,去年藝術品成交額逾20億美元,香港居次、成交額11.6億美元,台北排名第十、成交額3,940萬美元。

另一個洗牌效應出現在拍品,去年張大千(4,720萬美元)、趙無極(3,540萬美元)和格哈德.里希特(2,550萬美元)位居亞洲拍賣榜前三名,每位藝術家成交額都逾2,500萬美元。去年春拍中,油畫及當代藝術板塊成交額占市場總額逾32%,首次躍居三大品類之首。

若論藝術家銷售行情,安迪沃荷(WARHOL)、克勞德.莫內(MONET)、畢卡索(PICASSO)是去年三巨頭,作品銷售依序為5.9億、5.39億、4.94億美元,去年他們所有作品拍賣總和達16億美元,占全球藝術品總額十分之一。

#美國 #拍賣 #藝術 #成交額 #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