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若罹患1種癌症,已會心生恐懼,但心臟科醫師陳衛華卻在15年間罹患了4種癌症,從32歲起陸續罹患骨癌、腎臟癌、甲狀腺癌,47歲又發現罹患血癌。他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發現,從小常喝汽水、吃零食、油炸類食物,造成易罹癌的體質,之後又因常做有輻射線的影像檢查、化療藥物引發其他癌症。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節目中表示,她長期關注陳衛華的新聞與養生方式得知,陳衛華在32歲確診骨癌後,檢視其飲食習慣發現,因小時愛喝汽水、吃零食,鹽酥雞等油炸物,養成易罹癌的體質,後來即使後來調整飲食習慣,仍難逃脫罹癌風險。
之後,陳衛華因腰痠背痛,檢查確認罹患腎臟癌,也因接連罹患不同癌症,他多次接受放射線治療。2001年,當年47歲的陳衛華摸到脖子的硬塊,確診甲狀腺癌。
因腎臟癌接受放射治療,加上擔心癌轉移,陳衛華接受多次有放射線的電腦斷層掃描,白血球數量暴增,後確診為「慢性淋巴白血病」,即血癌的一種。
北醫血液腫瘤科醫師吳鴻誠補充,治療癌症所用的放療與化療會干擾細胞DNA複製,本身就是致癌物,因此這兩種治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影響正常細胞的生長,臨床上常見乳癌患者治療使用化療藥物,10幾年被診斷出血癌,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是一種對化療反應差、頗為棘手的癌症。
陳欣湄表示,雖然陳衛華罹患4種癌症,但他抱持與之共存的樂觀態度,調整飲食、靜坐等方式,目前仍與4種癌症和平共存,且持續擔任醫師攻錯,讓努力抗癌的患者獲得正能量。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