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本季來到了最後一周,全球排定發布的政策與經濟事件相對清淡,投資人仍將牢牢緊盯銀行業危機,以及其對經濟增長、市場和政策可能造成的影響。
美股在上周收高後,目前主要指數期貨同步上揚,道瓊指數期貨暫漲0.51%,標普500指數期貨漲0.56%,那斯達克100指數期貨漲0.42%,但投資人仍將繼續關注陷入困境的銀行業。
上周五道瓊指數收漲0.41%,周線漲1.18%。標普500指數漲0.56%,周漲1.39%。那斯達克指數漲0.31%,周漲1.66%。
在矽谷銀行(SVB)和Signature Bank這美國排名前25大銀行中的兩家相繼宣告倒閉之後,全球銀行業巨頭瑞士信貸已經被瑞銀收購,現在德意志銀行的警報又拉的震天響。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為了防堵危機擴散已經採取緊急措施,並提供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支持措施。
自矽谷銀行在3月10日倒閉並遭到加州監管機構接管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就陷入劇烈震盪。
儘管美國和瑞士當局迅速採取果決的行動防止銀行流動性爆雷的骨牌效應擴散,但市場對於信貸狀況恐持續惡化的擔憂仍在升高。聯準會和歐洲央行官員也在周日掛起了「紅旗」警示。
明尼阿波里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周日接受CBS節目訪問時表示:「我們不清楚這些銀行業壓力中有多少會導致廣泛的信貸緊縮,然後信貸緊縮將導致經濟減緩,這是我們現在非常、非常密切地關注的事」。
卡什卡里並表示,現在評估銀行業壓力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仍然為時過早,因此現在去評斷它可能如何影響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下一次利率決定也仍為時過早。
歐洲央行副總裁金多斯(Luis de Guindos)表示,歐洲央行認為近期銀行業的動盪可能導致歐元區的信貸標準進一步收緊,也許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膨下滑。
歐美市場陷入動盪,亞洲也難以倖免。如果避險買盤以及對美元流動性和抵押品的需求升高進而帶動美元走高,那麼亞洲經濟體承受的壓力也可能進一步升高。
亞洲國家的本幣走軟將推升其通膨壓力,這表示其央行將面臨兩難困境:要在增長放緩時收緊政策?還是容許通膨升高?此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美元走強也使金融環境收緊。
自銀行業危機爆發以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意外減弱,這樣的情況也許即將改變。
雖然銀行股暴跌,但股市總體而言表現不錯,尤其是對利率敏感的科技股。這場銀行業危機,使聯準會持續溫和升息、甚至提前暫停升息的預期升高。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等較具投機性的投資領域表現尤其突出。
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連續已漲兩周,本月以來上漲3%,而自矽銀倒閉以來,比特幣更已大漲35%。但他們還能抵抗「重力」多久?在信貸可能即將緊縮並導致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增之下,一旦債息和隱含利率(implied rates,遠期利率)因此暴跌,那麼市場的風險偏好可能跟著改變。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