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歐美銀行地雷連環爆,影響最深的是瑞銀收購瑞信,將瑞信170億美元的AT1債變廢紙,好消息是金融業沒踩雷,但國人及基金投資人踩雷16億元將血本無歸,連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都抱不平,認為應想辦法替國人爭取權益。到底是哪些基金踩雷?民眾又該如何自保?專家表示,台灣發的金融債ETF多為投資等級,風險可控,配息也穩定,建議保守者先不要買,如果手中部位較高就減碼;持有少可再觀察,看利率政策再決定是否脫手。

3月金融市場很刺激,先是美國一周連倒3家銀行,包括矽谷銀行、Signature和加密銀行Silvergate等,再來是瑞信財務危機,歐美政府都火速救援,阻止風險蔓延。理財專家林奇芬在非凡財經節目「錢線百分百」中表示,過去一周發生銀行倒閉等金融風險,令人害怕,投資人首當其衝,就是要先檢視手中的金融相關股債ETF,是不是有一些風險?

林奇芬發現,國內有4檔金融相關股債ETF持有風險資產:

1、 富邦歐洲銀行債(00846B):風險資產14.14%(瑞信),近1周跌0.5%、近1月跌1.9%、近1年跌4.2%,近1年配息率3.3%。

2、 台新美元銀行債(00842B):風險資產2.03%(瑞信),近1周跌0.1%、近1月跌0.2%、近1年跌7%,近1年配息率 5.4%。

3、 凱基金融債20+(00778B):風險資產1.78%(瑞信),近1周漲+1% 、近1月漲0.4% 、近1年跌10%,近1年配息率4.3%。

4、 國泰數位支付服務(00909):風險資產5.04%(Signature),近1周漲5.1%、近1月跌3.6%、未滿1年,尚未配息。

註:統計至3/21;資料來源:CMoney、各投信、大拇哥投顧(持有比重統計至1/31)。

3檔ETF持有瑞信債,不見得是被註銷的AT1債,後續損失也許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

林奇芬表示,風險資產比重是根據大拇哥投顧資料,4檔ETF持有風險資產統計到1月底,那時還未發生爆雷,只有3檔持有瑞信債,00846B占逾14%較高,00842B和00778B占約2%不高,但不見得是被註銷的AT1債券,可能是主順位債券或國際板債,後續損失也許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

而美國小型銀行Signature倒閉,00909雖持有5%股票,但從股價來看,近1周衝擊卻沒事,主因歐美央行出來信心喊話,風險真的有被控制住,現在看到相關ETF已經大反彈,雖然3月風雨飄搖,但跌幅也不是很大。

林奇芬認為,整體來看,金融風險好像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嚴重,持有這些風險資產,看起來也還好,但是金融風險結束了嗎?她認為可能還沒有,從歐美央行態度來看,一有風險就會趕快介入,市場可能會有一些小波動,但不會有太大的連鎖系統性風險。

如果金融風險沒結束?該不該買金融股債ETF?林奇芬指出,大家可以預期金融業今年獲利不會太理想,放款一定更保守,在高利率下,也不會積極吸收存款,建議投資人可以保守一點,不必一定要去買這類金融股債ETF,如果手上有就看比例,如果很高可以做一點減碼,如果買的比例不高,可以再觀察一下,看後續的利率政策來決定。

《錢線百分百》Youtube頻道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債券 #ETF #金融 #銀行 #瑞銀 #瑞信 #AT1 #國泰金 #矽谷銀行 #Signature #國泰金 #00846B #00842B #00778B #00909 #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