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壽險業恐有流動性壓力?壽險公會23日緊急發布四大理由,打臉這項預估,一是去年10月因美元利率、匯率雙漲,第四季美元保單解約金達新台幣2,052億元,但今年第一季估約1,230億元,已減少四成,解約已放緩,同時美元雙率再同時攀高空間有限,保單解約潮可望緩解,同時今年前二月保險收入3,260億元,已大於保險給付3,166億元,呈現資金淨流入94億元。
二是保險現金流量不能只看保費收入,壽險公會表示,壽險業有31兆元資產,過去三年平均每年淨投資收益超過1.1兆元,去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7,800億元,所謂壽險業入不敷出,是「言過其實」;另外經歷去年10月的凶險後,壽險公司保留大量現金及約當現金部位,到去年底已達1.1兆元,較同年9月底時的8,679億元,增加26%,如保險局統計,到2月底亦還有1兆304億元現金及約當現金部位,壽險業力求流動性「合理妥適」。
三是無論是美國矽谷銀行等事件或瑞士信貸AT1債券被註銷,壽險公司都無實際損失,金融風波對壽險實質影響「有限」;雖然壽險業七成資產放在債券,即有逾21兆元的部位,但多放在攤銷後成本(AC)項下,以支應保單長期配置,短期內沒有大幅處份認損的必要,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不至對保戶權益造成影響。
四台灣保險監理訂有嚴謹的要求,壽險公司亦極重視流動性與資產品質。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