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23日決議升息半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符合半數金融業者的預期,但另半數預估按兵不動者卻遭打臉。央行總裁楊金龍強調,相較於美國去年以來的升息步幅,台灣是「溫和漸進式」,對整體金融機構衝擊較小,這次升息雖不完全符合市場的預期,但也不應解讀為央行「放鷹」。
央行總裁勇敢向前一步
據央行理事會決議,發布今年最新經濟預測,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為2.21%,低於去年第四季預估的2.53%;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同為2.09%,較去年第四季預估的1.88%及1.87%均為上修。
這次央行罕見在出口連月衰退、景氣燈號藍燈時刻,仍延續升息步調,市場解讀比預期「鷹派」,加上美國升息有放緩跡象,相對於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後退一步,楊金龍卻「勇敢向前一步」。
對此,楊金龍強調,相較於美國積極緊縮的「冷火雞」(cold turkey)策略對抗高通膨,台灣採取漸進且溫和的緊縮貨幣政策(gradualism),兩者明顯不同,這次升息半碼,雖不完全符合市場預期,但也不能以此解讀是央行「放鷹」。
與鮑爾異曲同工?
楊金龍指出,其實他與鮑爾有異曲同工之處,政策方向都視經濟數據而定(data dependent);至於是否因此可說是二人態度都「偏鴿」,楊則說「可以這樣解釋」。
觀察這次理事會成員中,過去「鷹派」代表的前副總裁陳南光已卸任,由外界認為溫和派的朱美麗接任。
楊金龍表示,這次會議中討論氣氛仍然相當熱烈,但前次會議中意見比較分岐,這次是「一致認同」升息半碼。
對國內通膨的看法,楊金龍說,台灣2008年至2020年間通膨大約都在1%上下,民眾會認為這是正常水準,反觀近二年飆破2%,雖仍比美歐溫和,但民眾或廠商在消費上都會根據通膨預期來定價,結果也導致通膨會「自我實現」。
留意通膨「自我實現」
他強調,近期輸入性通膨壓力漸緩,但服務類價格有易漲難跌的僵固性,加上國內電價調漲的外溢效果,及禽流感推升食物類價格等因素,即便通膨率有下滑,央行仍將密切關注,這次央行上修CPI年增率至2.09%,已將電價調漲因素考量在內。
另央行自2020年底以來四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楊金龍認為,房市管制措施已見成效,但未來是否退場,首要重點是金融穩定,因房地產市場發展會影響國家金融穩定,要持續注意是否有太多資源集中在房地產、導致房市過熱,進而影響到金融機構及授信風險,目前決議維持現行管制措施,未來再就執行成效滾動調整。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