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經濟部統計處公布,112年2月工業生產指數106.78,年減8.68%,減幅收斂至一成之內,但連續第六個月呈現比上年同期衰退的態勢。累計1至2月工業生產年減15.30%。
在1月工業生產年減逾2成後,2月下滑幅度趨緩,但年減近9%,衰退幅度仍是近六月次高,也比1月再減1.32%。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2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108.27,年減9.15%,雖上年同月適逢農曆春節,比較基數偏低,但因全球景氣低迷,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加上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致生產下滑;累計1至2月較上年同期減少16.00%。
依據統計處調查,製造業者認為112年3月生產量將較2月增加之廠商家數占17.7%,持平者占69.3%,減少者占12.9%,以家數計算之製造業生產動向指數為52.4,按產值計算之動向指數為55.5,預期3月生產指數將較2月增加。
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累計1至2月電子零組件業年減19.60%,主因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弱,加上半導體供應鏈進行庫存調整所致。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減1.17%,主因全球景氣走弱,終端產品需求不振,惟伺服器、網通設備、筆電等產品受惠今年缺料狀況緩解、雲端資料服務需求續增而提升產量,抵銷部分減幅。
傳統產業中,因下游產業需求減少,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加上業者安排檢修而減產,致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分別年減20.46%及15.77%;機械設備業年減20.59%,主因景氣降溫,設備投資意願下滑,加以客戶去化庫存而減單,惟半導體生產設備受惠國際科技大廠擴廠動能延續而增產,抵銷部分減幅;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2.33%,主因電動小型轎車因上年同期新車買氣熱絡基期較高,加以歐美汽車零件客戶庫存仍高而減單,惟車用晶片短缺問題緩解,以及多家廠商新車款上市挹注而增產,抵銷部分減幅。
展望未來,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延續推展,有助於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量能,惟全球經貿仍受通膨及升息影響,加上俄烏戰爭衝突、美中科技爭端等不確定因素干擾,恐抑制我國製造業生產表現,後續發展需密切關注。(編輯:沈培華)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