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圍堵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再出新招。美國推出520億美元,相當新台幣1..5兆的晶片法案補貼在美研發、設廠的半導體公司;不過,補貼中也設下紅線,形同雙面刃,業界擔憂,台積電(2330)、三星可能受波及;另外,美國也新增3類晶片的出口限制。面對封殺,大陸則加大補貼反制,對於和政府有研究項目合作的廠商加大加快給予補貼。
中時新聞網引述綜合外電的消息指出,美國商務部官員匿名透露,該晶片法案雖然給赴美廠商補貼,但也設下紅線,新措施包括獲得補貼的廠商若要在大陸擴大產能,不能超過現有產能的5%,即使要擴大舊晶片的產能也不能超過10%;另外,對於先進製程的投資,也訂出10萬美元的支出上限。
此外,新措施中,美國商務部也將用於量子運算、輻射密集產業及軍事用途的晶片納管。《工商時報》報導,美國商務部表示,基於國安因素,上述當前一代和成熟製程晶片都將納入管制,未來管制將更嚴格,而這份名單是由美國國防部和情報單位共同決定,為的是確保美國和盟友的國安和技術優勢,也有助美國在未來10年保持領先地位。
半導體業界擔憂,美國晶片法案的新措施恐對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業者造成影響,其中,三星與SK海力士所受的衝擊可能會最大,中時新聞網提到,由於兩韓廠在大陸的產能占比過半,且以大陸為最大市場,若不能提升技術,將會面臨單位生產成本增加和獲利能力衰退的問題;至於台積電,主要工廠設於南京和上海松江,以12吋和8吋等成熟製程為主且已擴產完成,先進製程留在台灣,因此受美國限制影響的程度應不大。
面對圍堵,大陸也積極突圍。《工商時報》引述外媒報導,大陸當局正以舉國之力殺出血路,對特定企業加大補貼是最直接的辦法;去年12月,大陸就計畫以1兆元人民幣推動半導體產業自給自足,惟受疫情影響,衝擊大陸經濟與財政,該計畫只能暫時擱置。
知情人士也指出,大陸加大補貼將以和政府合作的廠商為對象,包括晶圓代工業者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記憶體製造業者長江存儲、長鑫存儲;設備業者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等將率先獲益。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