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銀行近來頻頻爆雷,各國金融業嚴陣以待。投行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近日分析,美國的銀行與瑞士信貸銀行事件風險影響溢出到中國的可能性較低,全球也不會出現如2008年的經濟大危機。
近期美國三家銀行接連倒閉,加上瑞信爆出嚴重財務危機。近日包括高盛在內,各大金融機構分析上述風險事件對於中國市場的影響,且普遍認為影響有限。
劉勁津20日在高盛中國資本市場動態記者會中指出,看好A股和港股,預計2023年中國股票盈利增長將達17%。未來十個月,兩個市場都有約20%的回報。從中長線投資或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A股的機會更多。
劉勁津表示,北向資金2022年全年淨流入約130億美元,但2023年以來已流入230億美元,超過2022年總量,顯示海外投資人看好A股。然而,目前中國公募基金現金倉位處於歷史較高水準,現金倉位愈高,代表風險偏好程度愈低,他們可能重點關注房地產及就業市場等重要經濟領域的表現。
針對匯市,劉勁津表示,近期人行降準是官方釋放的積極訊號,反映出官方對2023年經濟增長的強力支持,高盛對未來12個月人民幣的匯率表現比較樂觀。
香港方面,香港特首李家超21日表示,香港金融和銀行業體系穩健、流動性充裕且健康,能夠應對市場的壓力,相信瑞信事件不會對香港造成重大影響。香港金管局稍早指出,瑞信香港分行總資產約港幣1,000億元,在香港銀行業總資產中占比低於0.5%,香港銀行業對瑞信的風險承擔不大。
廣州日報稍早引述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由於瑞信具有「全球系統性銀行」屬性,如果瑞信倒閉勢必引發全球銀行業信用衝擊,但瑞信等事件對中國影響有限。周茂華表示,中國與歐美銀行經營模式不同,中國銀行業對資本市場依賴程度不如歐美,中國銀行業資產品質主要受實體經濟景氣度影響,而且目前中國資本市場與歐美關聯性仍較低,歐美與中國銀行體系難以形成「共振」。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